第十五章 明朝最牛經濟學家邱浚

公元1487年至1505年的18年,是明孝宗朱祐樘在位的“弘治朝”,也是明王朝近3個世紀歷史上又一段“黃金時代”,對內罷黜奸佞小人,整理內政,修治黃河,改革稅制鹽政,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修正司法條例,廢除苛刑嚴政,整理天下典籍,減輕百姓負擔,清丈土地,遏制兼並;對外整頓防線,收復哈密,阻遏韃靼進攻。18年間文治武功良可稱道,史稱“弘治中興”。

這段“中興”歲月,同樣是傑出人物風雲際會的時代,文臣有“兩京十二部,唯有一王恕”的吏部尚書王恕,兩任同樣擁有卓越眼光的兵部尚書馬文升、劉大夏;號稱“大明最強內閣”的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位閣老,史稱“大明理財能臣”的李敏、葉淇兩位戶部尚書;中國傑出水利專家白昂、徐貫;邊將裏也有鎮守邊關,數次擊敗蒙古人入侵的王越、秦紘、陳壽、王軾等能將。文化人物同樣英傑薈萃,開明王朝“前七子”詩文先河的李夢陽,中國美術史不世出的天才畫家唐伯虎,王恕為代表的儒家理學“三原學派”,中國儒家傑出思想家陳白沙,均在這一時期大放異彩。諸多英傑裏,後來蘇聯革命導師列寧只給予一個人最崇高評價——“中國十五世紀最傑出人物”及“人類中世紀最偉大經濟思想家”。近現代國學大師錢穆也贊嘆他“乃中國第一流人物”。這個人,就是在弘治朝早期以禮部尚書身份入閣的內閣大學士——邱浚。

丘浚,字仲深,號玉峰,瓊山,別號海山先生,今海南省瓊山縣下田村人,明朝中期著名經濟思想家。在今天的海南省,他被尊稱為“海南雙壁”。與他並稱為“雙壁”的,是後來世人皆知的明朝第一清官海瑞。在朱祐樘即位的弘治朝早期,面對國庫儲備空虛殆盡,財政收入銳減,大江南北自然災害四起,北部邊關戰火連連,大明王朝內外交困舉步維艱的局面,身為重臣的丘浚以卓越的眼光,把握住治世的兩個關鍵點——效率、稅收。經嘔心瀝血苦心謀劃,終幫助明王朝擺脫困境,重新迎來復興的局面。其卓越貢獻,不但匹配得“雙壁”的名號,更堪稱弘治中興的“總設計師”。

為何有此評價,還是讓我們從丘浚的人生談起。

丘浚出生於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其命運非常坎坷,生下沒多久父親即病死,與母親相依為命。雖家境貧寒,但丘母粗通文墨,很早便督導丘浚學業,丘浚也從小就體現出無與倫比的天賦,3歲即能識千字,更“過目成誦,出口成章”。不僅天賦驚人,治學也同樣刻苦,自小就酷愛讀書,家裏沒錢,就想盡辦法借別人家書讀,史載“家貧無書,嘗走數百裏借書,必得乃已”。有次丘浚向縣裏一家老學究借書,老學究不借,丘浚在老學究家“軟磨硬破”半個月,嚇得老學究竟然跑到縣衙報官,當地縣令知道後勸解道:“既有好學之心,何不成其大志?”允許丘浚借住在老學究家中翻閱。少年丘浚博覽群書,不僅經史子集爛熟於心,天文地理,釋道農桑,算學醫學,皆有所涉獵,明史上說他“以博綜聞”,恰是這段時間打的底子。

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帶著“以濟天下”的夢想,丘浚參加廣東鄉試,一舉拔得頭籌。3年後丘浚拜別母親,赴北京參加會試,這次卻“摔了跟鬥”,不但沒考中,甚至連歸家的路費都沒有。幸好國子監祭酒蕭滋賞識丘浚才華,舉薦他入國子監繼續學習,之後不但悉心輔導丘浚學業,更在生活上時常接濟。7年之後,丘浚終於金榜題名,以一甲身份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做侍講。翰林院被後世戲稱為“宰相培訓班”,可謂前途大好。3年之後,丘浚的“恩人”蕭茲橫遭劫難,此時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復辟後,本屬景泰帝一派的蕭茲被清算,免去內閣大學士之職,罷官回鄉“永不敘用”。眾人唯恐避之不及,唯獨丘浚“仗義”,竟親自在郊外相送。接著有人給朱祁鎮打了“小報告”,朱祁鎮聞聽後卻贊嘆說“於己有恩尚不忘,此乃忠臣也”。非但沒有難為丘浚,反而將丘浚提拔為“翰林院侍讀”。天順朝的八年間,丘浚的主要工作是為朱祁鎮講學,每次“侍講”時,丘浚“洪亮流利,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切中要務”,朱祁鎮“大喜之”。天順七年(公元1463年)冬天開始,朱祁鎮身體每況愈下,諸多政務皆交給時任太子的朱見深處理,朱祁鎮對朱見深談起丘浚時說,丘浚“博通古今典章,雖善雄辯然治世之才稍遜,卻可多聽之”。

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的大藤峽之亂,在震撼了明王朝的同時,也讓丘浚的“治世之才”嶄露頭角。叛亂伊始,諸內閣大臣皆反對朝廷派兵,建議由兩廣地方政府“自行征剿”,唯獨丘浚上書反對,言侯大苟不可輕視。之後叛亂果然越演越烈,明王朝不得已委派韓雍為將,調重兵鎮壓。此時的兵部尚書王復定下了“步步為營”的作戰方針,丘浚上書反對,提出“直搗大藤峽”的建議,並詳細分述步驟,第一步先占領廣西荔浦,切斷叛軍退路,繼而16萬大軍分三路,一路主攻,兩路佯動牽制叛軍,最終三路會攻大藤峽,徹底剿滅叛軍。奏報送上後,兵部官員皆以為荒唐,兵部侍郎王紘(即土木之變後帶頭毆死馬順的那位)嘲笑說“豎子不知兵,實乃胡言”。但內閣首輔李賢和前線“總指揮”韓雍卻大為贊賞,最終依計行事,一舉剿滅大藤峽叛軍。韓雍“直搗黃龍”的妙手,實為丘浚“運籌帷幄”。此次大捷也令丘浚聲名鵲起,原本以為丘浚“治世之才稍遜”的朱見深也對他刮目相看,之後節節高升,先提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又以禮部侍郎身份兼任“國子監祭酒”,坐上了當年“恩人”蕭滋的職務。其間丘浚還受命編纂《英宗實錄》,為掩蓋明英宗朱祁鎮的過失,曾有同僚欲在編纂實錄時給於謙妄加罪名,丘浚卻堅決反對,堅持秉筆直書。因他的剛直,我們今日才看到“奪門之變”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