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6/10頁)

“說你呢,”教授伸手指著馬斯基林,“原來你還沒看到這個。”他舉起夾在腋下的報紙。“看來你已經受到他們注意了。”

馬斯基林被諾斯搞得一頭霧水,但還是接過報紙。這是一份用法文印刷的德國報紙《柏林畫報》。

“第三版。”

馬斯基林翻到那個版面。報上詳盡報道了隆美爾在沙漠的戰鬥,還登出一張燃燒中的馬蒂爾達坦克相片。他飛快瀏覽,赫然發現自己的名字居然和希特勒出現在同一行。“怎麽回事?”

諾斯從胸前掏出一小張紙。“克拉克的一個手下把這張紙交給我,認為你一定會很感興趣。”他一邊說,一邊把紙攤開。“這是英國軍方對這篇文章的翻譯,”他扶了扶眼鏡,把紙張舉至和眼睛同高,先清了清喉嚨要大家注意,然後才朗聲把文章讀出來。“英軍明白情勢危急,便請來知名魔術師賈斯帕·馬斯基林,企圖恫嚇非洲軍團!”他擡起頭,“你覺得如何?”

“這段和希特勒有關的東西說什麽?”湯森德指著下一篇報道問。

“別急,我馬上就會念到。你瞧,上面說希特勒贊揚隆美爾的英勇反擊。‘事實上,希特勒告訴坦克軍團將領隆美爾,德國軍隊不需要馬斯基林就可以讓英軍消失。’”諾斯又擡起頭,偷看馬斯基林的表情,“看來,我們這位希特勒先生好像在背後偷偷講了你一些閑話。”

湯森德開玩笑地行了個屈膝禮。“到現在才知道原來我跟這麽重要的人物一起工作。”

馬斯基林不知道自己應該開心、尷尬、一笑置之還是惱怒。“算了,”他終於開口說,“我想我應該被更好的人羞辱才對。”

希特勒這句評語很快傳遍了開羅的英國軍官社交圈,這全歸功於愛胡亂吹噓的希爾。接下來的幾天,大家的話題全圍繞著馬斯基林。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一種幽默,心平氣和地看待,但還是有少數人忌妒馬斯基林受到注意,說了一些難聽的話挖苦他。馬斯基林只把整件事看成一個大玩笑,不帶恨意地接受嘲笑。

但巴卡司和克拉克一點也不認為這篇報道好笑。“很明顯,他們已經知道你不再是舞台上的魔術師了,”巴卡司咕噥道,“從現在開始他們會盯著你,會讓你的工作更加困難。”

克拉克更加沮喪。“我擔心的是恐怕你會變成敵人的主要目標。為了討好希特勒,那些‘兄弟會’之類的狂人可能會對你不利。我建議你最近先別公開露面,暫避一下風頭。”

“我們都是敵人的目標,不是嗎?”馬斯基林回答,“這就是軍人的工作。”更何況,他已經忙得沒時間擔心那幫人會幹出什麽卑鄙勾當了。現在的魔術山谷忙亂得有如和平時期的埃及劇院,只不過這裏沒有演員、舞台經理、業務員,沒有男女助手、技術工人和記賬員,山谷裏的營地只有偽裝部隊成員、木匠、畫家、電工、紡織工、機械技師、維修技工、草稿繪圖員、裝配生產線的工人,所有人同心協力。為了盡可能協調這些人,馬斯基林過得忙碌而充實。他越是忙碌,就越不會感覺孤單或想起苦難中的馬耳他島人民。他有舊的計劃需要完成,有新的計劃需要著手,還有未來的計劃等待構思。此外,他還得在晚上撥出時間復習魔術指法,也必須應克拉克的要求為一些新來的士兵舉行逃生技巧演講。只有深夜才是他真正得以放松的時刻,而他總是安安靜靜地坐下,把心中的思緒化成寫給瑪麗的文字。

他心中最掛念的,仍是空軍想要的不靠降落傘便能安全讓補給品從高空落地的容器。在與湯森德共同設計出原型後,他們選在一九四二年三月一日在沙漠中進行第一次實地測驗。

地面上的馬斯基林用手遮光,看著一架威靈頓運輸機在上方盤旋,然後從五百英尺的高空投下他們設計的容器。這是一個大木箱,長約五英尺,高約四英尺,外表裹上厚厚一層棉花廢料。他們在箱內放了十個石膏匣子,裏面裝了口徑為點三八、點四五、點三○三英寸的子彈和幾種反坦克炮彈,共五百發。彈藥匣以帆布懸吊在箱內,四周又鋪了許多棉花以減震。

箱子落下了,前一百英尺保持筆直,而後開始微微翻轉,砰的一聲重重摔在沙地上,接著不到幾秒便爆炸了。

眾人鴉雀無聲。直到硝煙碎屑落定,羅布森才打破沉默:“看來,我們做得還不夠好。”

“的確還得再修改一下。”馬斯基林承認。他轉身離開現場,不想再看沙漠中新出現的那個大彈坑。

和往常一樣,希爾又跳出來打圓場。“別沮喪,”他突發奇想,“至少我們可以用這種新玩意兒來制造散兵坑。”

所幸其他一些計劃進行得都還算順利。海軍傳來報告:“胡迪尼”號正在地中海服役,軸心國並未增加向的黎波裏運送補給的次數,而且意大利還派遣兩艘以上的戰艦護航,明顯露出不想與英國“戰艦”正面接觸的意圖。假戰艦目前的情況還算良好,但派遣在船上的兩名船員遇到了點麻煩,因為船上有些配件松脫了,而他們搞不懂這些東西該如何歸位。於是,格雷厄姆和福勒再次出動,前往地中海協助海軍修復“胡迪尼”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