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滇緬反攻(1943年10月~1945年1月)(第5/14頁)

金光、真鍋率部扼守的松山陣地之構成如下:

主陣地:黃土坡(1、2、3、4號高地,遠征軍作戰地圖上所標的1、2號高地,日軍稱松山陣地;3、4號高地,日軍稱西山陣地)、大堖子(子高地,松山主峰中央高地,日軍稱關山陣地,後被坑道爆破之高地)、馬鹿塘(馬鹿塘高地,日軍稱橫股陣地)、大寨、黃家水井(未高地,日軍稱裏山陣地)、官墳坡(醜、寅、卯高地,日軍稱音部山,野炮兵第56聯隊第3大隊本部,守備隊長金光惠次郎率部據守)、小松山(辰、巳、午高地,第113聯隊本部,戰役實際指揮官聯隊副官真鍋邦人率部據守)。主陣地之前,還有滾龍坡、大埡口、陰登山等多個前進陣地。

每個主陣地上都有子母堡,用帶有散兵掩蔽部(在壕壁挖設)的戰壕連接。戰壕前後左右有側擊火力點。炮兵通常控制在母堡後身,但亦可以通過交通壕移動。陣地前沒任何死角,攻擊部隊上來後無立足之地。堡壘都有巧妙的偽裝,很難被發覺,甚至戰壕也有掩蓋物。松山之戰兩年後,西南歷史學家方國瑜教授親入現場觀察日軍的戰鬥工事:“敵堡壘主體構築,大部分為三層,上作射擊,下作掩蔽部或彈藥糧食倉庫;更於下層掘斜坑道,其末端築成地下室,又有於下層之四周築地下室者。堡壘上掩蓋圓徑至70厘米之木樁,排列成行,積四五層,上鋪30毫米厚的鋼板數層,積土厚逾1米,雖山炮命中,亦不能破壞此堅固工事。堡壘出地面之四周,安置盛滿沙石之大汽油桶,排列三重,桶間復加鋼板數層,桶外被土,故150毫米榴彈重炮命中不能破壞,內部所受之震蕩亦微。堡壘內三層之間,亦蓋以圓木徑50厘米者二三層,故上層倒塌不致影響下層。”(不過松山陣地只能說是半永久性戰鬥工事或加強版的野戰工事,後來的戰事表明,火焰噴射器對日軍的這種加強版野戰工事還是很管用的)。

6月4日,在宋希濂調遣下,鐘彬第71軍一部(劉又軍新28師兩個團,後配置黃傑第6軍洪行新39師一個團),開始對松山發起進攻。

新28師原來屬第66軍,入緬作戰潰退回國後被宋希濂收編,歸之於第11集團軍第71軍(以抗戰之初首攻上海日軍的德械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為基幹組成),同時將第36師調出,為集團軍直屬獨立師。

一攻松山中,在對敵情、陣地完全不明的情況下,新28師稀裏糊塗地打了將近一個月,到7月初,付出巨大傷亡後,打下了三個日軍少量部隊扼守的前進陣地:臘勐街、竹子坡和陰登山,之後再無任何進展。

雖然宋希濂親率第11集團軍主力繞過松山直插龍陵了,但松山要是拿不下來,顯然仍會影響龍陵方向的作戰補給。而且,龍陵之戰在此時並不順利。焦慮中,衛立煌更換圍攻部隊,將遠征軍直轄的總預備隊第8軍(汪波譽第1師、王伯勛第82師、熊綬春第103師)投入松山戰場,新28師則轉向龍陵方向。

第8軍軍長何紹周(黃埔軍校1期,貴州興義人。何應欽之侄),就這樣成為松山攻擊戰的總指揮。

何紹周接手後,面臨著兩個最大的問題是:一是部隊分散,無法短時間內集到松山(軍主力榮1師兩個團在副軍長李彌率領下正在龍陵作戰);二是跟新28師交接時,對方拿不出任何日軍火力點分布圖及相關敵情信息。

7月上旬的二攻松山是倉促的,炮擊後,何紹周投入了先期到達的榮1師第3團(欠駐防保山機場的1個營)、王伯勛(貴州講武堂,貴州安龍人)第82師246團,一部在西南面滾龍坡至大埡口一線作佯攻,主力越過陰登山從東正面直攻松山主峰子高地。從這個冒失的作戰計劃裏可以看出來何大意了。結果是,二攻松山雖一度攻上子高地,但卻沒提防日軍隱蔽的側擊火力,很多士兵紛紛中彈。

三攻松山前,進行了一定偵察,決定先拿下西南翼的滾龍坡,同時在西北翼的黃土坡方向佯攻。兵力增加了榮2團第3營。子高地那邊的攻擊沒有停止。遠征軍再次攻上子高地,但再次被日軍的側擊火網打下來,滾龍坡方向的攻擊也失利。

三攻松山失利,何紹周開始皺眉了。

進入7月後,滇西大雨不斷,整個松山十天裏有五天處於雨霧交加中,很多時候參加攻擊的士兵擡頭時根本看不到松山最高峰的上半截,它們被雲霧撩繞著。當峰嶺上日軍的火力驟然出現時,畫面給人亦真亦幻的感覺。這時候惠通橋修復完畢,熊綬春(黃埔軍校3期,江西南昌人)第103師第307團直接經橋抵達戰場,運載彈藥的軍車也開始從橋上通過。

四攻松山,由於敵堡堅固,炮兵出身的何紹周,下令進行定點轟擊,即每門炮專打一個堡壘,一一相對應。整個松山之戰,遠征軍發射了近5萬枚各種炮彈,一半多都打向滾龍坡。日軍陣地被爆炸掀起的白煙包圍,他們有限的幾門火炮一直在裝啞巴。它們是真啞巴了。因為遠征軍的一枚炮彈打中日軍彈藥倉,500多枚炮彈被引爆。新加入戰場的第103師第307團主攻滾龍坡;第82師第246團負責切斷大埡口和滾龍坡之間日軍的聯系;榮3團繼續強攻東正面子高地,實際上已經變為牽制性作戰(榮3團團長趙發畢,軍長何紹周之外甥,雖然有這樣的背景,但每戰必身先士卒)。滾龍坡方向突進依舊緩慢,每向前邁一步都有戰士倒下,最終以慘重的代價奪取了幾個前進據點。子高地那邊仍受阻於日軍隱蔽的側擊火力和母堡之堅固。這一次,衛立煌帶著長官司令部的人親臨前線觀戰。此時何紹周的軍部設在距離一線千米的竹子坡,他每天都拿著望遠鏡眺望攻擊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