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烽火連三月(1937年7月~10月) 太原淪陷(第6/7頁)

殺李服膺容易,後面的事不容易,老閻要好好思考一下了。因為天鎮之戰拉開了太原會戰的序幕。山西是他老家,所有家底都在這了。板垣紅眼了,老閻眼更紅。地圖上第二個被圈起來的地方是忻口。

忻口在太原北100多公裏處,地勢險要,是扼守晉中的咽喉。

老閻的判斷是:板垣師團會一路而南,所以忻口是必戰之地,對於能否阻擊日軍攻占太原起著決定性作用。至於打到平漢線石家莊段的日軍,他覺得,有劉峙的部隊牽制,不可能發揮太大的作用,所以他只放了5個師,用來守衛從娘子關到馬嶺關一線150多公裏的陣地。

閻錫山是第2戰區司令,蔣介石還是有點不放心山西的戰事,在把衛立煌第14集團軍派過去後,又把與李宗仁、白崇禧並稱“桂系三巨頭”的黃紹竑從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長的位子上調到了山西,去給老閻當副手。一般來說,能到軍令部長,在軍事上都有一套。黃紹竑視察了娘子關一線後,發現了問題:這裏的防線太開闊,5個師團守在這兒,又沒預備隊,如果日軍從東面攻來,必定會吃大虧。到太原後,他把情況向老閻匯報,老閻不糊塗,知錯就改,馬上把孫連仲第26軍調了過去,作為娘子關一線的總預備隊。

進入10月後,南向太原的沿途縣市相繼失守,崞縣、原平之役尤其慘烈。為了給忻口中國軍隊的布防贏得時間,兩縣守軍死戰不退,在崞縣出現了華北開戰的第一次城中逐屋戰,直至戰到最後一人:第19軍獨立第7旅的一個團,上到團長石煥然(太原軍官學校,山西絳縣人),下到普通士兵,全部戰死;第196旅死守原平,在日軍攻入城中之後,旅長姜玉貞(行伍出身,山東菏澤人)率殘部在街巷中與敵血戰,玉碎該城。

在華北,中國人的血性慢慢打出來。

10月13日,日軍第5師團為左翼,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5旅團、堤不夾貴支隊為右翼,對忻口陣地開始總攻。閻錫山急調作為總預備隊的傅作義第35軍、第61軍和兩個獨立旅趕赴忻口,受衛立煌指揮,後者實際上成了忻口前敵總指揮。

板垣選擇忻口的南懷化陣地為突破口,中日軍隊展開了反復爭奪。陣地一度被日軍突破,衛立煌急調李仙洲(黃埔軍校1期,山東德州人)第21師奪回陣地,李仙洲身先士卒,在指揮沖鋒時受重傷,被迫退出火線,陣地隨之失守。

打到10月15日,衛立煌陸續把傅作義的總預備隊投入一線,以第9軍軍長郝夢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6期,河北藁城人)為總指揮、第61軍軍長陳長捷(保定陸軍軍官學校7期,福建福州人)為副總指揮,反攻南懷化陣地,在一線督戰的郝夢齡軍長被子彈擊中,倒在陣地上。抗戰前,郝軍長帶著部隊在修築日後重要的川黔、川滇公路,抗戰爆發後,他奉命北上,對妻子說: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關頭,作為軍人,我應該去前線,去抗戰,應該和敵人拼!

將軍至此殉國。

軍長死了,師長上。

第54師師長劉家祺(行伍出身,湖北武漢人)上來了,激戰中也中彈犧牲。

師長死了旅長上,為了鼓舞士氣,旅長鄭廷珍(行伍出身,河南商丘人)拔出手槍,沖了上去,也殉國了。

郝夢齡殉國後,陳長捷繼任前敵總指揮,繼續與日軍死戰。

激戰中,日軍減員巨大,板垣也沒力量再發起進攻。為打破僵局,華北方面軍司令部以原中國駐屯軍第2聯隊為主力編成萱島支隊(襲擊第29軍南苑回撤部隊的那支),由大同急調忻口。

閻錫山也把王靖國(保定陸軍軍官學校5期,山西五台人)的第19軍放了上去。同時命令朱德(雲南講武堂,四川儀隴人)第18集團軍即八路軍襲擾日軍後方,所轄林彪(黃埔軍校4期,湖北黃岡人)第115師在9月25日首戰平型關,襲擊了第5師團的輜重兵部隊,斃傷日軍千余人;劉伯承(重慶陸軍將校速成班,四川開縣人)第129師於10月19日淩晨襲擊了陽明堡機場,擊毀擊傷日機二十多架,配合了正面戰場。

雖然萱島支隊來了,但仍沒打開僵局,就在中日軍隊膠著時,東線出事了。

黃紹竑擔心的事發生了。雖然在他的建議下,閻錫山又往娘子關增派了部隊,但150公裏的廣闊地帶仍不足以擋住由石家莊一線沿正太路轉攻山西的川岸文三郎第20師團。

娘子關失守了。

忻口一下子又要陷入被合擊的境地,閻錫山只好下令放棄忻口,叫傅作義回太原組織城防。擺布好了以後,他先從太原撤了,去了南邊的臨汾。

作為太原城防司令,傅作義稱得上是晉綏軍第一號兵家,當年完勝百靈廟,大長了中國軍隊的鬥志,但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從南口到張家口,從張家口到忻口,從忻口到太原,華北這幾次重大戰役,傅作義都參加了,結果是一敗再敗。傅作義甚至一度產生懷疑:日軍真的是不可戰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