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烽火連三月(1937年7月~10月) 太原淪陷(第2/7頁)

武藤狡猾地否定了這一點:如果在石家莊一線捕捉到中央軍主力,恰恰可以因為對其沉重一擊而使南京屈服,從而避免全面戰爭。

在某種感覺上,當年孤傲的石原,有點說不過武藤了,或者已經沒興趣再說下去了。

武藤設想在保定跟南京中央軍打一場大會戰。但按日軍定制,一門野戰炮的定額炮彈是750發,新的作戰計劃擬訂後,為保證會戰勝利,武藤提出將這個數字翻倍的要求。這個要求不是不可以滿足,但需要把備戰蘇聯的彈藥挪出來一大部分;或把國內其他還沒領到作戰任務的師團的彈藥拿出來。

這正是石原擔心的。因為不僅涉及炮彈,還涉及其他軍用物資。按1937年夏日軍彈藥保有量計算,最多夠15個師團打8個月的。

陸軍省軍事課長田中新一說:武藤同學,你別著急,我繼續幫你。他跟軍需部門聯絡,最後決定:把國內沒戰鬥任務的師團的彈藥拿出來,投入中國戰場。

第一批動員的3個師團陸續出發了:廣島第5師團、熊本第6師團經朝鮮乘坐軍列由陸路開抵天津;姬路第10師團直接由海路在天津大沽口登陸。

在電影紀錄片《皇軍一旦走向戰場》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日中戰火燃起,為捍衛我權益,征兵令雪片般飛向全國。正四處奔波尋找被誘拐的妹妹的伊藤清作,告別了家鄉的父老,放棄了鐵廠的工作,拿起正義之劍。在工廠裏因可愛的娟子而與伊藤反目的卡車司機須田、整日酗酒而惡名在外且使老母傷透了心的德山,在此國家非常時期,也都深明民族大義,不愧為大和魂之熱血沸騰的日本國民……

一個伊藤,一個德山,一個須田;N個伊藤,N個德山,N個須田,田裏的農民,山上的礦工,村裏的地痞和城裏的流氓,紛紛接到征兵令,扛著槍來到中國。

石原雖然被武藤氣得夠嗆,但在定下來的作戰計劃中,想得還是很周到。為保證保定會戰的側翼安全,他親自制訂了察哈爾作戰計劃。

在這個計劃中,板垣第5師團在獨立混成第11旅團的掩護下,沿平綏鐵路,進攻察哈爾、山西、綏遠;關東軍編成以東條英機為指揮官的察哈爾派遣兵團協同作戰;谷壽夫第6師團、川岸文三郎第20師團沿平漢線南下;磯谷廉介第10師團沿津浦線南下,向保定滄州一線進擊。

南口第一個跳進我們的視野。紅藍兩個箭頭不約而同地指向這裏,然後猛地碰撞,落了一地彈片。

南口是長城居庸關線的隘口,在北平西北方向45公裏處,是燕山與太行山交會處,平綏鐵路由此入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口失,察哈爾失,山西和綏遠門戶洞開。

七七事變後,一個月裏,軍政部長何應欽召開了33次軍事會議,調到南口布防的是中央軍第13軍,軍長湯恩伯。1937年8月初進入南口後,湯恩伯立即派人搶占兩側高地,他把總指揮部設在河北懷淶。

這是湯恩伯毀譽參半的抗戰生涯的起點。

這一年他37歲,但已是率領第13軍在南口禦敵的前敵總指揮了。寫到這兒,得說一下:在八年戰場上,中日雙方將領的年齡差距非常大,日軍將領幹到中將師團長級別的,基本上都是50多歲了。在日軍中,很難看到越級提升的現象。而中國將領幹到師長乃至軍長的位置上,很多都是30來歲的人。所以,八年抗戰,在一線,是30多歲的人和50多歲的人的較量。

平津陷落後,中日間第一場大戰落在了小湯肩膀上。

對小湯而言,後來長時間盤踞中原,被對手指責軍紀敗壞,加上後來解放戰爭中一敗塗地,所以給我們的印象不怎麽樣。實際上,那批將領中最無能的顯然是蔣鼎文之類的,小湯在裏面還不算壞的,而且還有自己的特點的,加上有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文憑,所以很早就納入蔣介石的法眼。後者一生信任本省浙江人,所以認為這個小湯可做肱骨之臣。小湯在忠心這一點上確實沒叫蔣失望,至於在抗日戰場上,雖然難稱優秀,但也算中規中矩。

在南口正面布防的主力,是第13軍第89師羅芳珪(黃埔軍校4期,湖南衡東人)團。羅團長8月初率軍進入南口後,立即占領龍虎台、火車站、南口鎮三處要地。他在火車站、南口鎮放了少數兵力,主力布置在龍虎台一線。很快日軍獨立混成第11旅團就壓過來了,在小股部隊襲擊了火車站後,隨即猛攻南口鎮和龍虎台。

在龍虎台主陣地,羅芳珪下令:無論日軍炮火怎麽猛烈,都不準全力還擊,他把所有的機槍都放到了陣地兩翼,中間拉出空當,讓兩個排在那裏零星還擊,更多的士兵們都在工事後悶著頭,腦袋上蒙了一層又一層塵土。日軍打了一陣,見對面火力微弱,就大了膽子,放過來兩個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