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戰後發展核武器的全民總動員(第6/14頁)

不過,由於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技術上的困難等方面的原因,無論是813綜合廠還是電磁分離廠及氣體離心機,都未能及時提供足夠數量的濃縮鈾,未能在蘇聯核計劃實施初期——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中發揮作用。

第11設計院

第二實驗室早在成立之初便將核爆炸和原子彈作為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由哈裏頓負責。1946年4月9日,蘇聯部長會議作出決定,成立專門的設計院承擔核爆炸研究和原子彈設計任務。第805-327cc號決議《第二實驗室問題》規定:①將第二實驗室第6研究室改組為第二實驗室設計室,承擔原子彈的設計和生產任務;②設計室的正式名稱為蘇聯科學院第二實驗室第11設計院;③任命運輸機械制造部副部長П.М.焦爾諾夫為設計院院長,哈裏頓為總設計師;④接受萬尼科夫、紮維尼亞金、哈裏頓等人的建議,將農業機械制造部550廠廠址及附屬用地劃歸第11設計院;⑤蘇聯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承擔核爆炸理論研究任務;⑥第一管理總局負責向第11設計院和化學物理研究所提供物質技術支持。[77]

550廠原為生產體育用品的小廠,後被改造為機器制造廠,1939年開始生產產品。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成為國防企業,代號550。1942年末開始生產新的產品——“喀秋莎”火箭炮M-13型炮彈零部件。1946年1月,550廠劃歸農業機械制造人民委員部。550廠位於摩爾多瓦自治共和國與高爾基州結合地帶的薩羅夫村,地處俄羅斯腹地,樹木繁茂,人口稀少,居民2000~3000人,有17條鄉間土路與外界相通,一條窄軌鐵路支線與沙特基車站相連。薩羅夫村曾以薩羅夫修道院聞名,一度被奉為東正教的耶路撒冷。十月革命後,薩羅夫修道院被蘇聯政府查封,用作少年和成年犯人的勞動改造營,漸漸被人們淡忘。第一管理總局派專人考察了薩羅夫村。之後,因符合“偏僻之地、遠離大道、距莫斯科400公裏之內”等選址條件,既便於進行秘密核爆炸試驗又距核計劃管理中心不遠,薩羅夫村被確定為第11設計院所在地。從此,薩羅夫在蘇聯各類地圖上“消失”。為保密起見,這裏曾先後被稱為“550工程”、“112基地”、蘇聯城市建設總局伏爾加沿岸辦事處、“莫斯科中心-300”、阿爾紮馬斯-75、阿爾紮馬斯-16等。[78]

1946年4月13日,專門委員會作出決定,第11設計院建設工程分兩期完成:一期工程從1946年6~7月開始,進行550廠舊房改造和新房建設;二期工程在1946年底前結束,完成舊房改造和新房建設。[79]1946年6月10日,專門委員會確定一期工程竣工期限為1946年10月1日前。[80]1947年3月24日,在蘇聯部長會議第652-227сс/оп號關於《第11設計院問題》的決定中再次確定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分別在1947年4月15日前和9月1日前竣工並交付使用。[81]第11設計院建設工程由內務人民委員部專門成立的第880建築局承擔。

第11設計院首批基本建設投資為3000萬盧布。截止到1947年1月,第11設計院的建設資金已達8800萬盧布,僅安全保衛系統的投入就超過了600萬盧布。[82]最初幾年,第11設計院與莫斯科之間的交通主要依賴飛機,政府曾先後調撥3架飛機供第11設計院使用。第11設計院的部分實驗室於1947年春開始工作,同年秋天,全部實驗室投入工作。[83]

根據蘇聯部長會議1946年6月22日第1286-525cc號決議,第11設計院下設10個實驗室,分別是:1號實驗室,主要任務是研究核炸藥;2號實驗室,主要任務是研究爆炸及球形核裝料中金屬芯壓縮的瞬間反應過程的超高速X射線照相技術,炸藥運動速度的測量方法,完善研究方法和研制新的儀器;3號實驗室,主要任務是研究超高壓(球形核裝料沖擊波)下物質平衡狀態的確定,核裝料中心部位的模式;4號實驗室,主要任務是研究核爆炸的效能和威力;5號實驗室,主要任務是進行核裝料物理實驗;6號實驗室,主要任務是研究發光問題;7號實驗室,主要任務是研究裂變冶金和機加工問題;8號實驗室,主要任務是研究原子彈核材料鈈和鈾的物理機械性能;9號實驗室,主要任務是負責對裂變材料鈾和鈈的質量檢驗;10號實驗室,主要任務是研究安全保險系統。[84]第11設計院的設計部門是從1947年逐漸建立起來的。起初,設計工作由В.А.圖爾比涅爾負責。1948年夏,第11設計院設計部門開始改組,成立了兩個研究設計室——1室和2室。1室由原車裏雅賓斯克基洛夫廠總設計師Н.Л.杜霍夫少將任主任,2室由原裏海魚雷制造廠廠長В.И.阿爾費羅夫上校任主任。兩年後,決定將兩個設計室合而為一,由杜霍夫擔任主任,下設11個分設計室,主要進行下列研究:原子彈彈殼及技術文件;核裝料;原子彈自動化系統;核裝料的電引爆系統;自動化系統控制儀器及放射性檢測儀器等。在成立一系列研究、實驗和設計部門並進行相關研究、實驗和設計的同時,第11設計院還建起了兩個生產實驗基地——1廠和2廠,А.К.別薩拉卞科和А.Я.馬利斯基分別擔任兩個廠的廠長。第11設計院人才濟濟,包括爆炸過程、核物理、分析化學、無線電技術、X射線照相、放射化學、真空技術工程設計、火炮系統、高壓儀器、精密機械、信號彈制造技術、機器制造、機械、金屬、彈藥制造等方面的專門人才,還有炸藥鍛壓、炸藥鑄造、萬能車工、造型工、研磨工等各個工種的技術工人。他們有的來自包括高級軍校在內的軍事部門,有的來自地方黨組織,有的則來自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上述人員必須經過安全部門的專門審核,只有審核合格後他們才可以進入第11設計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