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蘇聯支持以色列建國原因的歷史考察

北京大學 肖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中東地區[1]作為國際政治焦點一直為世人矚目。宗教分歧、民族仇恨、領土糾葛、經濟摩擦、意識形態上的對立以至武裝沖突,都使得這一地區處於隨時可能爆炸的狀態。

中東問題的起因源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眾所周知,猶太國以色列是在蘇美兩大國的支持下建立的,特別是蘇聯的支持更具有實質意義。

在對待猶太復國主義這個問題上,蘇聯領導人的態度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莫斯科一直強烈反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蘇德戰爭期間,斯大林對待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態度有所緩和,但是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其敵視政策;戰後1947~1949年,蘇聯一反常態地給予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全方位的支持,保障了以色列國的順利成立。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蘇聯通過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為以色列提供了相當數量的武器裝備。此外,在蘇聯的默許下,大批東歐猶太人源源不斷地擁入巴勒斯坦,保證了猶太國的人口數量和充足兵源。在很大程度上,以色列正是依靠這些武器裝備和來自東歐的猶太移民才打贏了這場戰爭。

當時在冷戰的大背景下,西方觀察家很少有人能夠預測到蘇聯會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直到今天,歷史學家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依然眾說紛紜。

國內外有些學者認為,蘇聯之所以支持猶太建國是出於對劫後余生的歐洲猶太人的同情[2],就連以色列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果爾達·梅厄也是這麽認為的。[3]不過,人們可以看到,斯大林在支持猶太建國的同時,又在其勢力範圍內發動了以“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案”為代表的一系列針對猶太人的政治訴訟案件。這就使得同情論很難站住腳了。另外一些學者認為,斯大林希望借此機會拉攏猶太人,把英國人逐出中東,進而達到進軍中東的戰略目的。[4]還有一些學者則認為,蘇聯的目的就是要把以色列變成蘇聯的仆從國。[5]這些觀點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缺乏足夠的档案文獻的支持,因而尚欠說服力。總之,對於戰後蘇聯支持猶太建國的動機,學術界長時間未能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討論。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有關這一問題的档案文獻一直未能公布。

2000年,由以色列外交部、俄羅斯外交部、以色列國際档案館、俄羅斯國家档案館等6家政府和學術機構在莫斯科和倫敦聯合出版了《蘇以關系档案集(1941~1953)》。[6]公布了495件有關蘇聯與以色列關系的原始档案文件,這其中包括蘇聯領導人與以色列領導人[7]之間的書信電報往來、蘇聯駐中東地區的外交人員發給蘇聯外交部的電報、信件和書面報告等,為研究分析蘇聯支持猶太建國這一歷史事件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蘇以關系档案解密後,俄國和西方史學界相繼出版了一些利用档案材料進行研究的高質量論文。俄國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梅德維傑夫的《斯大林與“醫生案件”(新材料)》[8]、伊薩耶夫的《歷史的教訓:蘇以關系(1948~1951)》[9]等。在西方史學界,法國學者勞倫特·拉克爾在這一領域無疑是走在前列的。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意想不到的同盟:1940年代的蘇聯與以色列》[10]、《莫斯科的意外之舉:1947~1949年的蘇以同盟》[11]等。

梅德維傑夫認為斯大林並非是要把以色列變成蘇聯的仆從國,而是希望通過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給英美關系打入一個楔子,換句話說就是離間英美特殊關系。[12]伊薩耶夫的文章詳細敘述了1948~1951年蘇聯在以色列建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對於蘇聯支持猶太建國的原因論證得並不充分。勞倫特·拉克爾認為戰後蘇聯支持猶太建國有這樣幾重目的:①從地緣政治角度考慮,蘇俄勢力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就退出了中東地區。二戰結束後,蘇聯支持猶太建國是為了重新加入中東地區的角逐,同英美爭奪中東地區。②從意識形態角度考慮,斯大林戰後依然站在原有的布爾什維主義的立場上,對西方國家采取敵視態度。而英帝國主義是蘇聯在中東地區的主要對手,支持猶太建國有利於削弱英國在中東地區的勢力和影響。③支持猶太建國有利於提高蘇聯在全世界猶太人心目中的地位,鞏固和擴大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全世界的影響。[13]勞倫特·拉克爾在研究蘇聯支持猶太建國這個問題上顯然受到了西方學術界(尤其是美國學術界)在冷戰研究中曾經占據主導地位的“傳統學派”(Traditional School)的影響,認為蘇聯對外政策及世界戰略的基本目標是要摧毀整個“自由世界”的體制與價值觀,建立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