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而少斷 躁終至禍――無力回天的唐昭宗(第3/6頁)

李茂貞仍勒兵不退,一定要殺杜讓才還鎮。宰相崔昭緯借機消除老對手,力勸唐昭宗殺杜讓能免禍。不得已,唐昭宗下詔賜死杜讓能兄弟兩人。同時,又任命李茂貞為鳳翔節度使兼山南西道節度使,守中書令,“盡有鳳翔、興元、洋、隴、秦等十五州之地”。得勢不饒人,李茂貞很快攻占閬州,大公公楊復恭與幾個幹兒子又逃跑。不久,這幾個人被韓建的華州兵俘獲,斬首送京師。

其間,李茂貞繳獲楊復恭與幹兒子們的書信,內容有如下之語:“但積粟訓兵,勿貢獻。吾於棘榛中立壽王(唐昭宗),才得尊位,廢定策國老(楊公公自稱),有如此負心天子門生!”可見,李茂貞也是故意把這封極有侮辱性的文字公示天下,悍將、太監,皆不拿大唐天子當盤菜。

李茂貞威逼朝廷時,李克用與朱全忠打得正歡,雙方侵攻不斷,民眾死傷無數。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死後,其子王珙、王珂爭權,各附藩鎮為援。王珂是李克用女婿,李茂貞、王行瑜自然反對,上表請立王珙為節度使。唐廷正猶豫間,王行瑜就與李茂貞、韓建等人各率數千精兵入長安“兵諫”,最後,逼迫唐昭宗下詔殺掉宰相韋昭度、李谿以及樞密使康尚弼以及與自己不是一條線上的幾個宦官。

李克用聞訊大怒,引大軍來赴。果真沙陀兵前來,王行瑜、李茂貞、韓建等人心懼,各自匆忙還鎮。

聽聞李克用大軍逼向長安,李茂貞的幹兒子、右軍指揮使李繼鵬與太監駱全瓘想劫昭宗往鳳翔;中尉劉景宣(太監)也想劫昭宗去邠州自己人王行瑜的地盤。兩拔人各懷鬼胎,都想先下手為強,發兵互攻。唐昭宗跑到承天樓上,幸虧有捧日都頭李筠率本部護衛,又有鹽州六部兵駐京一部趕至護駕,李繼鵬等人燒宮門未成,見眾軍繼至,各自逃歸鳳翔和邠州。

驚惶未定,長安城內又傳王行瑜、李茂貞等人要率軍劫迎天子,昭宗害怕自己落入二藩鎮之手,便蒼惶逃離長安,躲入南山莎城鎮的城壘。隨皇帝出逃的長安士民數十萬,路上因缺水渴死三分之一。“夜,復為盜所掠,哭聲震山谷。”掠奪的“盜”們,其實就是扈駕官軍。

得知李克用已經殺到長安附近,李茂貞大懼,忙殺掉惹事的幹兒子李繼鵬,上表請罪,又寫信與李克用講和。唐昭宗想“各個擊破”,下詔赦免李茂貞,讓他與李克用一起合討王行瑜。同時,為了獎賞李克用的“勤王”之功,唐昭宗又派二子入李克用大營拜這位沙陀人為兄,又以自己絕寵的奇色美人魏國夫人陳氏賜以“功臣”享用。皇帝賜妃予臣下,千古罕有。李克用笑而納之。

沙陀頭子李克用精兵強將,又有皇帝上諭旨,打得邠州節度使王行瑜棄城而走,不久,這位倒黴蛋便為屬下所殺,傳首京城。其宗族二百多口,也盡為他自己的亂軍所殺。唐昭宗高興,進封李克用為晉王。李克用暗中派人與唐昭宗謀議,想趁機平滅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可是,有親近太監勸昭宗說如果李茂貞被滅,沙陀軍大盛,對朝廷也非好事。耳軟之下,唐昭宗下詔,褒賞李克用的“忠誠”,命他還鎮。這位沙陀將還算聽話,好人做到底,引兵東歸。李克用一走,“李茂貞驕橫如故”。

李克用大軍屯紮渭北時,李茂貞和韓建當時真嚇得不輕,“事朝廷禮甚恭”。沙陀軍還,這兩個賊臣“貢獻漸疏,表章驕慢”。

唐昭宗經過此次逃亡,痛下決心要建設“自己的軍隊”,在神策東、西禁軍外,又置安聖、保寧、宣化十數支親軍,征募數萬人,以宗室諸王統領。

藩鎮李茂貞對諸王將軍很不爽,認定這些軍隊是要討伐自己的,便揚言要“詣闕訴冤”。消息傳出,京師士民爭亡匿山谷。果然,他很快興兵,上表稱“勒兵入朝請罪”,並於乾寧三年(公元896年)夏天殺至長安近郊。

驚惶之余,延王李戒丕諫勸唐昭宗從鄜州渡黃河,迂回到太原依附李克用。無奈,昭宗只得再次出逃。

一行人至渭北,華州刺史韓建“堅請”皇帝到自己地盤,而昭宗自己及群臣“亦憚遠去”,便聽從韓建之勸前往華州,以州府為行宮。其實,韓建與李茂貞是一夥兒,唐昭宗此去,無異於自投狼穴。

沙陀軍頭李克用聞此訊,嘆道:“韓建為賊臣弱帝室,皇上不為李茂貞所擒,也會被朱全忠所虜,當初若聽我言平滅李茂貞,豈有今日之禍!”

李茂貞亂兵沖入長安,燒殺劫掠,“自中和(僖宗末期)以來所茸宮室、市肆,燔燒俱盡。”赫赫長安,大部分地方又成為瓦礫堆。

韓建控制唐昭宗後,出放當時的宰相崔胤於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