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滅彰義立奇功李愬雪夜入蔡州(第3/5頁)

元和十年十月,唐廷以汴州節度使韓弘為淮西諸軍都統。韓弘是鎮帥劉玄佐外甥。貞元十五年,汴軍推韓弘為留後,朝廷任其為汴州刺史兼宣武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此人貌似寬厚,實則陰忍。他剛任汴州刺史時,深知汴軍驕恣,不拿主師當回事。韓弘細察內情,知悉副將劉鍔常為亂首,便首先拿他開刀。一日,韓弘在衙門議事,忽召劉鍔及其部屬三百多人,以議事為名。諸人到達,韓弘面數其罪,繳械後,“盡殺之以徇”,血流出府衙,溢滿道路。砍三百多個腦袋,確實要流不少鮮血。“(韓)弘對賓僚言笑自若”。殺人立威,由此,二十多年間,汴軍內部一直沒人再敢起亂。

雖然朝廷委任韓弘當都統,主要是因為汴州首當河南、河北要沖,真正替憲宗打仗的還是李光顏和烏重胤兩部。韓弘雖受委命,自己仍舊居於原鎮,只派他兒子韓公武率三千人歸隸李光顏軍。“(韓)弘雖居統師,常不欲諸軍立功,陰為逗撓之計”。養寇自盜,這位藩鎮算是做到家。所以,聞官軍打勝仗,“輒數日不怡,其危國邀功如是”。

看見圍攻蔡州諸將中李光顏最賣力,韓弘便想以美女“腐蝕”他。他從自己府中舞姬中挑一個絕色美女,飾以價值百萬的金珠寶物,然後派軍使把他送給李光顏,想以此消磨李將軍的鬥志並敗壞他的聲名。

李光顏對軍使講,請您明早來營帳,我當眾拜受韓公的厚意。於是,轉天一大早,李光顏大擺宴席,置酒高會,並傳命軍使前來。絕色美姝入營,“秀曼都雅,一軍驚視”。

良久,李光顏開言:“我離家出征,完全是為國事奔勞。將士們棄妻離子,日蹈白刃危矛之間,我又怎能獨享女樂呢。請替我感謝韓公厚意,天子待我李光顏恩重如山,我誓滅淮西賊寇!”言畢,李光顏淚下如雨。

“將卒數萬皆感激流涕,於是士氣益勃。”

乘此銳奮之氣,李光顏等軍連敗淮西賊兵。

成德鎮王承宗為減輕吳元濟壓力,縱兵四掠,幽、滄、定三鎮皆上表請討王承宗。唐憲宗不顧兩面用兵的大忌,於元和十一年初又下詔命河東、幽州、橫海、魏博等六道進討王承宗,並獲數次小勝。

但是,淮西方面,唐鄧隨節度使高霞寓一軍大敗於鐵城(今河南遂平),士卒皆沒,這位高爺一人獨騎逃脫。盛怒之下,唐憲宗以荊南節度使袁滋接替高霞寓。袁滋到唐州(今河南唐河縣),根本不敢派軍隊入擊吳元濟,還卑辭下意與吳元濟書信住來。唐廷知道此事,便以時為太子詹事的李愬為唐、鄧、隨節度使,又把袁滋換掉。

李愬之父是為唐朝立下汗馬大勛的李晟。雖為名將之子,李愬當時並不出名。他來到唐州後,見喪敗之余,士卒憚戰,便佯裝謙恭平易,對營中軍將說:“天子知道我這個人柔懦能忍,所以派我來安撫你們。進戰攻取之事,並非我想做的”。

“眾信而樂之”。

李愬撫慰兵士,養兵蓄銳。淮西賊兵從未聽說過李愬有戰勝的名聲,對他防備甚松,漸漸不以為意。“(李)愬沉勇長算,推誠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勢,出賊不意。居半歲,知人可用,乃謀襲蔡(州),表請濟河。”

當時,唐軍諸路師出有年,近十萬大軍,費餉無數,唐憲宗怒極,下詔切責諸軍統領。`

朝廷對李愬非常支持。憲宗詔派河中、鄜坊騎兵兩千人歸由李愬統領。李愬是謀將,最善長的是利用敵方降將。賊將丁士良勇猛善戰,小河溝翻船,在一次小規模遭遇戰中,馬失前蹄,為唐兵俘虜。知道自己要被斬首,丁士良“辭氣不撓”,很剛烈的一條漢子。李愬“異之”,親自為他松綁,任他為捉生將。丁士良歸順後,盛戴李愬,就出主意說:“賊將吳秀琳有兵數千,全靠陳光洽一人有勇有謀為軍膽,我能為您擒來陳光洽以逼使吳秀琳投降”。話不白說,丁士良率數騎一去,果然擒歸陳光洽。“吳秀琳以文成柵兵(今河南泌陽)三千降”。李愬帶這數千降兵,又在吳房縣外大敗淮西軍。得勝後,吳房城守將派五百精騎追躡李愬。這位節度使不僅不跑,反而“下馬據胡床,令眾悉力赴戰”,又射殺賊將孫忠憲。

至此,唐軍數路皆捷。兵馬使王沛先引兵渡溵水,占領戰略要地。於是,事前觀望的藩鎮協戰軍紛紛渡河,進逼郾城;李光顏又在城下大敗三萬多淮西賊兵,守將鄧懷金投降;李愬部屬董少玢、田智榮等人又拔路口等柵(今河南遂平縣),占領多處戰略要地。連連敗績之下,吳元濟一度想投降,但被其部下董重質等人所阻,最終仍堅持頑抗到底。

同時,唐憲宗又聽從朝臣之言,集中兵力進取淮西,罷停已經進行兩年的討伐王承宗的戰役。討成德鎮用兵十多萬,調用多方軍鎮,“千裏饋運,牛驢死者十四五”,光劉總一個藩鎮的支出每月就需十五萬緡,所以,集中軍力財力一方用兵,也是勢在必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