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滅彰義立奇功李愬雪夜入蔡州(第4/5頁)

李愬方面,又聽取降將吳秀琳建議,設計生擒了淮西騎將李祐。此人與官軍作戰幾年,殺傷唐兵甚眾,軍士噪營,爭相在營中跳躍叫罵,要活剮李祐。

李愬又來老一套,“釋縛,待以客禮。”

一連數日,李愬與李祐以及原吳秀琳降將李憲密議,常常一談就是一通宵,連唐軍內的高級將領都不知道幾個人研究些什麽。軍士不悅,無數匿名信飛投韓弘以及唐軍其他軍營,報稱李祐是賊人內應。

李愬深恐憲宗聽見謠言後會對自己有所疑慮,他流淚對李祐說:“難道是老天不讓淮西賊滅亡嗎?為什麽我們相交如此之厚都不能平息眾口之謗呢。”

於是,李愬把李祐綁起,出帳對軍將們講:“諸君懷疑李祐,現在我把他交給皇上處置。”事先,李愬已經派人上表唐憲宗:“如果殺李祐,肯定平不了吳元濟!”

憲宗很信任李愬,派人馳送赦詔至軍中,赦免李祐,放歸李愬任用。李愬悲喜交集,握著薦李祐手說:“爾之得全,社稷之福也!”立署為散兵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帳中。”不久,李愬又以李祐為六院兵馬使,把最精銳的山南東道牙兵三千人歸其統領。

除了厚待降將得其死力外,李愬還一改先前凡是發現敵方間諜即殺全家的法令,對俘獲的淮西間諜一律好吃好住好銀子招待,“諜反以情告(李)愬,故益知賊中虛實。”

淮西戰場諸將用心,長安的憲宗君臣卻萌生退意。四年多來,師老兵廢,耗餉無數,李逢吉等人多次勸憲宗罷兵。眾宰臣中,惟獨裴度不言。

憲宗向裴度詢問他的意見。裴度出人意表,要自己前往淮西親自督戰。

憲宗很意外,“卿真能為朕行乎!”

罷朝後,憲宗留裴度。裴度慷慨陳言:“臣誓不與吳賊俱生!臣觀吳元濟表奏,勢實窮蹙,只是戰前諸將心力不一,現陛下派臣前去,諸將恐臣奪其功,必爭進破賊!”

於是,唐廷以裴度為同平章事、彰義節度使,充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

臨行,裴度當眾向憲宗表決心:“臣若滅賊,則朝天有期;賊在,則歸闕無日”。見裴度懷必死之心前往,感動得唐憲宗也涕下沾襟。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裴度到郾城,罷去先前軍中所置的監陣宦官,“諸將始得專軍事,戰多有功”。

不久,李愬又在吳房外城攻堅戰中獲勝,斬首千余級。有人力勸李愬乘勝入據吳房子城,為了牽扯敵方兵力,李愬不許。此時,李祐獻計:“吳元濟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蔡州(今河南汝陽縣)城守軍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搗其老巢。等到別處賊將知道消息,吳元濟已經成為官軍囚虜了”。李愬點頭。他馬上派人向裴度匯報,裴度力贊:“兵非出奇不勝”。

李愬之所以能立奇功,也是因為李光顏等諸路唐軍在北線不斷施壓,吳元濟賊軍主力精銳均調去洄曲附近防守,故而蔡州虛弱。李祐等人本是淮西雙將,自然熟悉內情。天時地利人和,終於能造就中國軍事史上的奇功一件。

元和十二年陰歷十月辛未日,李愬命隨州刺史旻留鎮文城,令李祐等率三千敢死隊為前鋒,自將三千人為中軍,命田進城領三千人殿後,上演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一出奇襲大戲:_

軍出,不知所之。愬曰:“但東行。”行六十裏,夜,至張柴村,盡殺其戍卒及烽子。據其柵,命士卒少休,食幹糧,整羈靮,留義成軍五百人鎮之,以斷朗山救兵。命丁士良將五百人斷洄曲及諸道橋梁,復夜引兵出門。

諸將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諸將皆失色。監軍哭曰:“果落李祐奸計!”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愬,莫敢違。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裏,至州城。近城有鵝鴨池,愬令驚之以混軍聲。自吳少誠拒命,官軍不至蔡州城下三十馀年,故蔡人不為備。壬申,四鼓,愬至城下,無一人知者。

李愬、李忠義其城為坎以先登,壯士從之。守門卒方熟寐,盡殺之,而留擊柝者,使擊柝如故,遂開門納眾。及裏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覺。

雞鳴,雪止,愬入居元濟外宅。或告元濟曰:“官軍至矣!”元濟尚寢,笑曰:“俘囚為盜耳!曉當盡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濟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

起,聽於廷,聞愬軍號令曰:“常侍傳語!”應者近萬人。元濟始懼,曰:“何等常侍,能至於此!”乃帥左右登牙城拒戰。

時董重質擁精兵萬馀人據洄曲。愬曰:“元濟所望者,重質之救耳。”乃訪重質家,厚撫之,遣其子傳道持書諭重質。重質遂單騎詣愬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