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名高節 福祿壽全中興大將之郭子儀(第3/16頁)

唐德宗繼位,召郭子儀還朝,進位太尉、尚書令,賜號“尚父”。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郭子儀病逝,時年八十五。朝廷震悼,皇帝親禦安福門哭送,賜謚忠武。

郭子儀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顯官。諸孫數十人,不能盡識。“富貴壽考,哀榮終始”。第六子郭暖,尚唐代宗女升平平公主,是京劇《打金枝》的主角,劇情不是虛構,歷史上確有其事。有一次夫妻二人鬥氣,郭暖怒道:“你以為你爸爸是當今天子就不知自己老幾,我爸爸還不願坐這個位子。”公主怒羞回宮,向父親代宗告狀。唐代宗是明白人,勸女兒說:“他爸爸還真是不願作天子,否則,天下還真不一定是我李家的。”郭子儀聽說此事,怒火煩心,忙把犬子五花大綁,親自上朝請罪。唐代宗笑首說:“不聾不啞,不做親家翁。兒女們嘔氣說話,怎好當真?”雖如此,郭子儀回家仍舊大板子“伺候”了郭暖一頓。郭暖女兒為唐憲宗貴妃,後來生的唐穆宗。穆宗即位後,尊郭妃為皇太後,並追贈外祖父郭暖為太傅。

因此,唐朝史臣裴土自就說過:“(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廷不忌,功蓋一世而主上不疑,侈盡人欲而議者不之貶,”確實是盛德所至,節高名完,為古代名臣所罕有。

生死度外 求仁得仁——“安史之亂”中的忠烈義士顏杲卿

顏杲卿,瑯玡臨沂人。是唐朝大忠臣顏真卿的族兄,他們的五世祖顏之推(寫《顏氏家訓》那位大儒)是北齊著名大臣。顏杲卿年青時精於吏事,豪性剛直,頗有才幹。開元年間,任魏州錄事參軍。天寶十四年,攝常山太守一職。由於當時安祿山兼任河北采訪使,顏杲卿也算是他的部下轄官。

安祿山造反後,從範陽忽起大軍,以討楊國忠為名,忽然出現在常山郡外(今河北正定),猝不及防的顏杲卿和長史袁履謙開始不知實情,忙赴營中拜謁安祿山這位頂頭上司。安祿山好言安撫,賞給顏杲卿、袁履謙每人一幅官袍以示優寵,並派幹兒子李欽湊率七千多軍兵守土門。回城路上,顏杲卿對袁履謙指著自己身上的新官袍低聲說:“我們兩個人怎能穿這東西呢?”袁履謙會意。於是,兩人暗中定議,顏杲卿派兒子顏泉明與太原尹王承業等人暗中聯系。

洛陽失陷後,顏杲卿恐怕叛軍立即進攻潼關,國家社稷不保,想立即起兵。當時任平原(今山東陵縣)太守的顏真卿先殺掉安祿山使臣,派人通知族兄顏杲卿馬上在常山起事,切斷賊軍北路之軍。

顏杲卿很高興,忙假傳安祿命令召賊將李欽湊往常山議事。李欽湊不知是計,被灌醉後殺掉,屍體也被投入滹沱河。見袁履謙拎著李欽湊的腦袋來復命,顏杲卿喜極而泣,終於順利起事。接著,顏杲卿又派人接連誘捕賊將高邈、何千年等人,派兒子顏泉明與內丘縣令張通幽等人帶著李欽湊的人頭與兩個賊將前往京師獻捷。

經過太原時,張通幽因為自己的哥哥張通儒當時任安祿山的偽宰相之職,為開脫自己並顯耀自己的功勞,他勸太原尹王承業扣押顏杲卿表章,把大功歸於他們二人名下。王承業一聽動心,好言厚禮把顏泉明等人打發回常山,自己重奏一表,連同兩個賊將和李欽湊首級一同去長安報功。唐玄宗大喜,馬上封王承業為羽林大將軍。“已而事顯”,真相大白,唐廷拜顏杲卿為衛尉及禦史中丞,拜袁履謙為常山太守。顏、袁二人傳檄河北,聲言朝廷二十萬大軍已至土門,並派百余騎兵為先鋒,一路快馬向南,馬後拖上樹枝,揚塵造勢。見到大路灰塵飛揚的景象,人們紛紛傳言唐朝大軍已至。消息傳開,正在因攻饒陽的賊將張獻誠棄圍而逃,趙郡、钜鹿、廣平、河間兵士起事,斬殺安祿山偽署剌史,傳首常山。樂安、博陵、上谷等郡鎮也都閉門固守,以待官軍。

安祿山在陜州,聽說自己老窩附近起火,“大懼”,忙派遣史恩明率平盧精銳軍卒與賊將蔡希德合軍,急攻常山。常山守軍極少,派人向河東求救,太原尹王承業不是東西,見死不救。常山軍民晝夜奮戰,苦鬥六天,最後,糧水弓矢盡竭,賊兵攻陷常山,顏杲卿、袁履謙被俘。賊將令二人投降,皆不屈不罵。賊將把顏杲卿的小兒子顏季明推到面前,用刀抵在脖子上,威脅說:“現在投降,就留你兒子一命。”顏杲卿閉目不答。賊將一刀揮下,顏秀明身首異處。至此,河北諸郡,又全都復入賊軍手中。

顏、袁二人被裝進囚籠,俘送洛陽。安祿山見到顏杲卿,大罵道:“你從前官職不過是範陽戶曹,我推薦你為判官,又薦你任常山太守,我沒做什麽對不起你的事情,為什麽要反叛我!”顏杲卿瞋目大喝:“我世為唐臣,常守忠義。得你推薦升職,絕不會配合你造反!你安祿山本來不過是營州一個放羊的羯奴,天子對你榮寵至極,沒做什麽對不起你的事,你又為什麽反叛呢?”安祿山被揭傷疤,惱羞成怒,派兵士把顏杲卿綁在洛陽天津橋的柱子上,從腳上開始肢解,以慢死來折磨這位唐朝義士。顏杲卿大罵不已,叛兵鉤斷他的舌頭,仍含糊大罵,至死不屈。顏杲卿的另一個兒子顏誕、侄子顏詡及其他近親宗屬,也都被綁在柱子上,先砍去手腳,然後加以臠割節解。被顏、袁二人誘捕送到長安砍頭的賊將何千年弟弟在傍觀刑,袁履謙含血猛唾其面,惹得這個賊子親自動手,更加酷虐摧殘這幾個義士。路旁行人見此輩義士慘狀,無不感傷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