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弄亂第一人――田乘嗣

言及藩鎮,首先要提及的非田承嗣莫屬。此人是平州盧龍人,“世事盧龍軍,以豪俠聞名。”他一直在安祿山手下做事,多次擊敗奚、契丹,累功至武衛將軍,是安大胖子的鐵杆屬下。安祿山造反,田承嗣一直充當前鋒,攻陷河、洛、“功勞”頗大。同時,他又治兵嚴整,深為眾人所服。試舉一個“鏡頭”以顯其能:一日大雪,安祿山巡視諸營,忽至田承嗣所部,空曠寂靜,裏面好象一個人也沒有。一聲令下,兵士皆擐甲列隊,依冊點名,一人不缺。此情此景,使得久歷戰陣的安祿山大為嘆賞,對田承嗣更加另眼相看。

郭子儀平定東都洛陽時,田承嗣見風使舵,舉旗投降,“俄而復叛”,與蔡希德等賊將合兵六萬對抗官軍。史思明稱帝後,他又“為賊先導”,攻殺甚眾。史朝義殺掉老爹史思明自立後,屢戰屢敗,最後與田承嗣一起共保莫州,困守愁城。面對仆固懷恩兒子仆固瑒所率精銳唐軍,田承嗣又起反復之心,他騙誘史朝義去幽州搬救兵。史朝義剛出城,田承嗣就把史家男女老幼都綁起來送給仆固瑒請降。

雖然投降,田承嗣既不出城也不交兵,列重兵自守,同時又向仆固懷恩父子送以重禮。仆固懷恩“亦恐賊平而任不重”,就上表朝廷分封田承嗣等人,這些“賊”竟因“功大”獲朝廷頒賜誓書鐵券。

田承嗣為人,“沉猜陰賊,不習禮義”。有了實權之後,他計校戶口,厚斂百性,歷兵繕甲,強拉兵丁,幾年功夫,就有兵眾十萬。朝廷為收買安撫田承嗣,封他為雁門郡王,並以永樂公主賜其子為婚,希望能籠絡這個悍將。但田承嗣本性兇詭,依恃有兵有地,愈加放肆。為此,宋朝範祖禹就感慨道:“代宗德不足以柔服,刑不足以禦奸,以天子之尊而以女許嫁叛臣之子,苟欲姑息,而反以納侮,君道卑替亦已甚矣!”當皇帝到這份兒上,可見“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威信已淪落如斯!

唐代宗大歷八年(公元773年),相衛節度使薛嵩病死,田承嗣乘機並領其眾,並想擁有薛嵩所有土地。唐廷派李承昭為相州刺史,田承嗣謊報相、衛兩州士民反叛,暗中即刻發兵攻取兩州,悉取兵士財物,並自置屬官,把相、衛兩州納入自己地盤,視唐皇詔命為兒戲。

本來,承德節度使李寶臣和淄青節度使李正已與田承嗣都是“賊將出身”,又是兒女親家,關系不錯。但田承嗣一向自負,根本看不起二人。李寶臣的弟弟李寶正是田承嗣女婿,有一次在魏州和田承嗣兒子田維打馬球,所騎之馬驚跳,誤踏田維的腦袋,使得田公子腦漿流出,一命嗚呼。本來完全是“事故”,無心之誤,卻令田承嗣大怒,派軍士把李寶正關進大獄,派使者告知李寶臣。

李寶臣也是悍將出身,一肚子鳥氣,不好發作,就寫信表示自己教弟不嚴,派人送一根大杖,表示任田承嗣責罰。本來是給田承嗣一個台階,讓大家面子都好看。不料田承嗣就坡下驢,用李寶臣送來的大棍子把李寶正活活打死,也不顧自己女兒的想法(估計還未生“外孫”)。李寶臣聞訊驚怒,“由是兩鎮交惡”。

得知田承嗣拒命,李寶臣、李正已上表“請討之”,朝廷正好想乘勢離間這些喂不熟的“惡狗”,就下赦貶田承嗣為永州刺史,並下令河東、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澤潞等諸道兵馬共進魏博征討。

唐朝大將朱滔與李寶臣等從北方進攻,李正已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等從南面進攻,夾擊田承嗣,斬田承嗣大將盧子期,斬首萬余,獲馬千匹,又降一萬多人,獲栗二十萬石。眼見形式不妙,田承嗣又開始裝孫子,於代宗大歷十年(公元775年)9月遣使奉表,哀求說要“束身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