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名高節 福祿壽全中興大將之郭子儀(第2/16頁)

見此,郭子儀忙派使者去回紇營中曉諭:“幾年前回紇大軍跋涉萬裏,幫助我大唐收復兩京,雙方休戚與共,關系甚洽。現在,你們為什麽要捐棄舊誼,幫助仆固懷恩這個叛臣,如此下去,對回紇一點好處也沒有呵。”回紇人將信將疑:“都說郭令公死了,否則,我們怎敢至此。如果郭令公真活著,就讓我們親眼見一見。”

使者回報。郭子儀馬上跨馬欲出。左右將帥都勸:“戎狄狼子野心,怎能相信!”郭子儀說:“敵眾數十倍於我軍,力戰肯定不能勝。我現在出去與他們相見,示之以誠。”左右將領要派五百騎兵扈衛,郭子儀搖手拒絕,只帶十幾騎輕裝而出。唐軍大呼:“令公來!”

回紇如臨大敵,不知唐軍真假,前面數排弓箭手皆引弓搭箭,持滿欲射。

郭子儀騎馬至陣前,摘去頭盔,對帶頭的回紇“大酋”親切問候道:“君與我前些年同生死、共患難,怎麽現在一點也不念昔日情份啊?”見到果真是郭子儀本人,回紇首領大將們都扔掉手中兵器下馬拜禮:“果吾父也。”(真是我親郭大爺呵)

於是,郭子儀邀請回紇眾首領歡飲,大贈金帛,誓好如初。酒席宴上,酒酣耳熟,郭子儀乘機勸說回紇首領:“吐蕃與我大唐本來是舅甥之國,現在背信棄義進攻我們。他們已劫搶牛馬無數,諸位如果能倒戈奮擊吐蕃,既能逐戎得利,又與我大唐重修友好關系,一舉兩得,多麽好啊。”當時,仆固懷恩已經暴病而死,“群虜無所統一”,回紇人就答應了郭子儀。

吐蕃軍隊已經得知唐軍與回紇軍“聯歡”的消息,驚疑雙方有詐,乘夜就引軍退走。郭子儀先派白元光等率一部分唐兵與回紇軍相合,追擊吐蕃,自引大軍繼後,於靈台西原大敗吐蕃,斬首五萬,生俘一萬,得牛羊馬駝不可勝計,並追回被俘掠的唐朝士女。

唐氏宗大歷二年(公元767年)十一月,郭子儀又以三萬步騎破吐蕃於靈州,斬敵三萬。

由於魚朝恩一直嫉恨郭子儀,他派人挖毀郭子儀父親的墓穴,亂拋屍骨。在古代,刨挖別人的先人墳墓,簡直是深仇大恨。恰值郭子儀引兵入朝面君,眾臣心下疑懼,惟恐這位郭大爺一氣之下大鬧朝廷,鬧出個兵變什麽的又把京城顛個底兒掉。唐代宗見到郭子儀,首先就談起這件事,想就他父親墳墓被毀之事代朝廷道歉。不料,郭子儀伏地大哭,說:“為臣我久為軍隊主帥,戰場上不能禁暴,時有軍士挖毀墳墓事件發生。為臣我不忠不孝,上獲天譴,不是別人的過錯啊!”如此,朝廷上下才安下心來,知道郭子儀沒有尋釁找碴的念頭。.

郭子儀為人,寬於禦下,忠於事上,賞罰必信。雖屢遭幾個太監讒毀,但他處處小心,朝廷叫幹啥就幹啥,沒有絲毫怨言,故而唐肅宗、唐代宗對他始終信任。

以魚朝恩之陰毒,也有被感動之時。有一次魚朝恩宴請郭子儀,屬下都害怕郭令公赴魚公公之宴有去無回,要他眾兵相護而去。郭子儀僅帶十幾個人仆人前往。魚朝恩很奇怪,問:“王爺您怎麽隨從這麽少?”郭子義告以實情。這樣一來,感動得這位曾大挖郭子儀祖墳的魚大公公也哭了:“令公您真是長者,別人能不對我起疑心嗎?”

傲狠難馴的藩鎮土皇上田承嗣擁兵魏博,遇見郭子儀來使,馬上跪地西向拜舞,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來使說:“此膝不屈地人久矣,今為公拜。”

李靈耀占據汴州,公私財賦凡經過他的地盤一概掠為己有,惟獨有郭子儀“封幣”(貢朝錢物)經過其境,馬上派兵衛護送,不敢掠取絲毫。

此外,郭子儀麾下勛將數十人,一時都封王封侯,貴重無比,但郭子儀對他們頤指氣使,如使喚仆從部曲。那些人也恭謹俯首,孫子一般。其幕府參謀六十多人,後來也都成為將相高官,時人皆欽服郭子儀有識人之明。

郭子儀為人也頗有遠見,該疏放時疏放,該謹慎時謹慎。他晚年在家養老時,唐德宗寵臣盧杞進謁。平時,無論什麽王侯將相來看望,老頭子身邊都是妾姬侍奉左右,不避來人。聽說盧杞要來,郭子儀忙令眾妾侍退下,自己危坐,等待這位“鬼貌藍色”的奇醜大臣。相談之間,也謙恭有禮,態度溫和。盧杞走後,家人很奇怪,問:“令公您幹嗎如此好待盧杞呢?”郭子儀說:“盧杞此人,貌陋而心險。如果有妾姬在此,看見他那樣子肯定會笑出聲。如此,此人必銜恨在心,以後他必登相位,一旦大權在握,追憶前嫌,說不定到時候我郭家會被他殺得一個不剩!”後來盧杞果然掌權,“賢者妒,能者忌,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完全應合郭子儀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