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在當時 功用千秋大運河的開鑿(第2/4頁)

詩雖如此,其實是一去不返,永世相訣了。

奉信郎崔民象在建國門上表,說當今天下盜賊充斥,不宜出遊。煬帝見還有人敢掃興,大怒之下,先命人用刀把崔民象兩腮還嘴一起削掉,再斬之於殿外。

南征林邑 北過突厥——好大喜功的雄心帝王

在楊堅末年,隋朝臣子就有好多人講林邑(今越南中部)有許多中原罕見的奇異珍寶,當時隋軍已平交州,大軍逗留附近。隋煬帝繼位之始,一邊大營東都,造船制舟,一面下令平定交州的大將劉方進擊林邑。林邑國王梵志派兵守險,被劉方打得大敗。隋軍渡過阇黎江後,林邑兵各乘巨象,四面圍攻,讓隋兵很是驚憂了一陣。不僅兵士看見大象害怕,從中原帶去的戰馬也沒見過這種長著兩只長牙的巨獸,人仰馬翻。

劉方見此情形,就命令軍士在地上挖小坑,用草蓋上,再派士兵挑戰,未接戰就假裝敗走。林邑士兵乘勢前沖,座下大象紛紛陷入地坑之中,橫沖直撞,戰陣大亂。劉方又下令隋軍以大弩射象,雖然大象皮糙肉厚,勁弩也能射進幾寸,疼得受過訓練的大象怪叫之下,轉頭沖入自己軍陣,踩死許多林邑士兵。劉方下令精銳部隊趁勢出擊,斬首萬余,乘勝追擊,連戰連捷,一直追過馬援所立銅柱的南面(漢大將馬援攻伐征側姐妹叛亂,就是那位“馬革裹屍”的偉丈夫),八天後攻入林邑國都。

林邑王焚志嚇得跑入海中。隋兵大掠,並繳獲林邑國王家廟純金鑄制的金人十八座,在林邑刻石記功而還。雖然大勝,但由於水土不服,士卒在返程路上死掉近一半,大將劉方也在半路病死。隋軍走後,林邑王上表求降,遣使稱臣。

煬帝新立,契丹人不知好歹,聽聞隋朝新天子繼位,發兵侵犯遼西營州。隋朝派通事謁者(相當於現在一個外交部高級翻譯)韋雲起到突厥料理此事。隋朝借用突厥親隋的啟民可汗兩萬兵,分為二十營,全歸韋雲起一人控制。韋翻譯真是個人才,他下令每營相距一裏地,不得交雜,聽鼓聲前進,聞號角而止,如非公事,不得於營間跑馬。三令五申之後,擊鼓而發。其中有突厥小官犯令,立斬於營,又讓人手持突厥小官的首級挨營警示(這位韋翻譯肯定讀過孫武子的事跡,連“三令五申”的作法都如出一轍)。於是突厥各個首領進帳稟事,都跪著渾身哆嗦爬進師帳,說話也不敢擡頭仰視韋翻譯。

契丹本來常年向突厥進貢,聽說有兩萬“友軍”在近處,也不設備,覺得是友邦在搞演習什麽的。韋雲起派人散布消息,說這兩萬突厥兵是去高麗做牛馬買賣的,契丹人聽說後更放下心來。

暗中,大軍出發,距契丹營帳五十裏,韋雲起一聲號令,命兩萬突厥人馬突然襲擊,契丹人連兵器都來不及拿,四萬多男女一時被俘。興起之下,韋雲起下令,斬殺所有男兵,把婦女與牲畜一半給突厥,留下一半,由他自己帶回向隋庭報功。

煬帝聞訊大喜,對百官說:“韋雲起用突厥兵平定契丹,文武全才,朕現在親自舉薦他。”皇帝薦官,說什麽就是什麽,立馬提撥為治書侍禦史(副部長級)。

觀中國歷史,這位韋雲起真是一個大英雄,只身一人入突厥,真正是憑一張嘴一頁紙(詔書)借來兩萬突厥雇傭兵,殺得契丹措手不及,又用繳獲來的人馬給突厥作補償,不費絲毫國用,有勇有智有謀,如果後世翻譯這行供祖師爺,想必非韋雲起爺莫屬。

大業二年正月,久慕大隋甘心塌地當孫子的突厥啟民可汗入隋朝貢。為了凸顯大隋盛華,煬帝把北齊後主高緯在世時喜用的魚龍雜耍和後周、南齊、南梁、南陳等本來已經失業的樂工樂戶都重新召集。先是在朝內大肆陳列文物,讓人領著啟民可汗一行人觀賞這些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東西,然後又令眾人坐定。鼓聲一響,一隊巨大的舍利怪獸跳躍而進(估計類似現在的舞獅子),激水滿大亍,水人、蟲魚、龍龜等等優人裝扮的雜耍隊塞滿大亍。

突厥胡人們正張大嘴看得入迷,又見巨大的鯨魚模型向天噴出霧煙,轉瞬之間,濃煙裏又冒出長七、八丈的黃龍數條,緊接著又有神龜馱山,幻人吐火,千變萬化,令人目眩神迷。這種規模的嘉年華,估計三○○○年以後連巴西那種地方也沒有財力物力舉辦。

傾慕震駭之余,啟民可汗叩頭請求隋煬帝讓他們突厥人也穿漢服,歸化為直屬臣民。雖然大喜過望,煬帝仍優詔不許。

大業三年四月(公元607年),隋煬帝禦駕親行,車駕北巡,並征發河北十多郡男丁開鑿太行山直達並州,以通馳道,方便大隊人馬車駕行進。五月,皇帝車駕到達榆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