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半明半滅大明朝崇禎帝的自殺和鳳子龍孫的下場(第5/29頁)

特別是河南連年大旱,當地人活不下去,見當“賊”能吃飽飯繼續存活,不少人紛紛入夥,農民軍軍勢益熾。

於是,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部進入盧氏山區,與當地偷掘礦藏的“礦賊”合夥,直下湖廣,連破襄陽、上津、房縣等地,如入無人之境。而“掃地王”、“滿天星”、“橫行狼”等人西入武關,連陷山陽、鎮安等地,然後北上雒南,殺向西安。待洪承疇率軍來截殺時,他們南下四川,攻城略地。橫行數月,農民軍主力最終大多回到了陜西。

為了統一事權,明廷任命陳奇瑜總督五省軍務(陜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他在河南陜州會師後,統軍南下,打得在均縣、竹山一帶活動的張獻忠、李自成等部紛紛退卻,轉往陜西。

大部農民軍在明軍的圍追堵截下,誤入漢中棧道險地車廂峽。由於兩個多月的陰雨天氣,農民軍弩解刀銹,衣甲多日不幹,缺糧少食,幾乎喪失基本戰鬥力。如果明軍趁勢進攻,這幾萬人只有等著挨宰的份兒。

情急之下,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齊集商議,各自拿出先前搶掠的金寶,運了幾十匹騾馬,送入陳奇瑜營中遍賄明軍上下軍官。在左右力保下,陳奇瑜答應用撫招降,準備接受農民軍的“投降”。

由於朝中兵部尚書張鳳翼也主撫,崇禎皇帝信之,下詔招安。結果,陳奇瑜派出明軍小頭目,一對一百,對“投降”農民軍登記整編,準備盡遣這些人回鄉安置。

眼見大夥都成“良民”了,明軍松懈,捧著農民軍方面“孝敬”的大酒罐痛飲,摟肩搭背互訴衷腸,都表示不打仗好。結果,一夜之間,農民軍在統一布置下忽然翻臉,盡殺安撫官(一百殺一個,太容易),奪馬奪兵器後四處出擊,立呈燎原之態。

可見,明政府對農民軍“偽降”、“詐降”一直沒有充分的警惕性,使得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絕處逢生,化險為夷。諸部農民軍脫險後,自漢中逸出,回奔陜西、甘肅攻掠。

崇禎帝大怒,撤掉陳奇瑜,改任洪承疇為兵部尚書,總督五省軍務。

屋漏偏逢連夜雨,明軍西寧士兵嘩變,洪承疇不得不首先處理西寧軍變。等他回來時,“流賊”們都東奔入河南。

農民軍在河南集結後,共七十二營三十萬左右的隊伍,各推首領,於滎陽大會,商議共拒官軍事宜。

崇禎八年初,過了一個肥年的農民軍主力由河南汝寧入安徽,攻克潁州後,直殺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鳳陽。

鳳陽是明朝“祖陵”所在,一直沒敢建城墻,怕壓住龍脈。結果,正月十五元宵節,農民軍蜂擁而至,殺掉當地守軍數千,並派人挖掘了明帝的“祖墳”(其實朱元璋父母早就被丟於亂墳崗,皇陵僅是象征性建築)。然後,龍興寺和皇陵宮殿均被農民軍一把火燒成白地。

祖陵被掘,崇禎帝氣得發瘋,在下“罪己詔”的同時,殺掉鳳陽巡撫等多名高官。然後,他調集七八萬大軍,發足軍餉,命令洪承疇在半年內一定要消滅掉所有農民軍主力。

恰恰是在鳳陽,李自成與張獻忠二人結下梁子,從此分道揚鑣——攻破鳳陽皇陵後,張獻忠俘獲了在皇陵充當樂手的小宦官十二人。每次宴酒,張獻忠就讓這些小閹人為他吹吹打打,以樂佐酒。李自成看著眼紅,就向老張索要。老張先是不給,李自成固請,多次派兵上門來索取。老張大怒,派人砸毀所有樂器,再讓兵士把小宦者送給李自成。

李自成追問樂器下落,回言張大王已經砸毀。一怒之下,李自成持劍,把十二個小閹人均捅死,以泄胸中憤恨。由此,李、張二人失和。

崇禎帝要半年內平滅農民軍,說來容易做起難。各路農民軍返回秦地,饑民紛紛相從,規模幾近二百萬人。

李自成率部堅持在陜西發展,並在進攻甘肅真寧(正寧)時殺掉明軍猛將曹文詔,給予諸路明軍以極大的精神打擊;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馬守應等人吃盡當地糧食後,又從陜西東出潼關殺回河南。

眼見洪承疇一個人忙不過來,明廷只得讓湖廣巡撫盧象升協助,讓他剿東南,洪承疇專剿西北。

高迎祥、張獻忠等人東下安徽,對滁州展開圍攻,盧象升立刻領兵去救,但撲了個空。

農民軍在密縣、登封一帶與官軍交手得利後,復回陜西。洪承疇本來在甘肅打得李自成等人喘不過氣來,正要集中兵力予以消滅時,明軍駐寧夏固原的政府軍因缺餉發生兵變,洪承疇只得趕過去救火。李自成逃得性命,奔回陜西老家。

沮喪之余,明廷終於得到一個好消息。崇禎九年夏末,在孫傳庭、洪承疇兩部明軍的圍堵下,“闖王”高迎祥在周至被生俘。明廷立刻派人把他押解北京,淩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