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半明半滅大明朝崇禎帝的自殺和鳳子龍孫的下場

公元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陰歷三月十八日。

北京紫禁城內。乾清宮。

座中三人,一男二女,正郁郁飲酒。

男人三十多歲,身材中等,面容清秀,神色倦怠。他頭戴烏紗折角向上的翼善冠,身穿明黃的盤領窄袖袍,前後及兩肩,各織有晃人眼目的金盤龍,一條以金、琥珀、透犀鑲嵌的玉帶束於腰間,腳登皂皮靴。如此裝束,非皇帝莫屬。不錯,此人,正是大明朝的崇禎皇帝。

在他對面,側坐著兩個女人。一位是皇後周氏,一位是貴妃袁氏。

兩個女人皆是盛裝。周皇後頭戴雙鳳翊龍冠,冠上滿綴金玉、珠寶和絕色翡翠,一金龍,二翠鳳,口銜珠滴,搖搖顫顫。身上,她著真紅大袖霞帔,紅羅長裙,紅褙子,繡著織金雲霞龍紋,鋪翠圈金,飾以珠玉墜子,華麗無比。袁貴妃頭戴鸞鳳冠,附以翠博山,大珠瑩耀,花釵橫斜。她也穿金繡鸞鳳的真紅大袖霞帔,紅羅長裙,只是衣服的圖案用織金及繡鳳紋,不用明黃線,沒有雲龍紋。

難道是崇禎帝後貴妃的天地一家春歡飲嗎?不,這是三個人的生死訣別時刻,他們正在喝斷頭酒!

北京城外,一整天下來,忽而黃沙障天,忽而淒風苦雨,忽而冰雹雷電。但是,最震人耳目的,是城外李自成農民軍震天的呐喊殺聲和轟隆隆的攻城炮聲,震耳欲聾。深處皇宮內殿,仍然能不時感受到劇烈的顫抖。

靜默許久,崇禎帝盡飲一杯,瞠目對周皇後和袁貴妃說:“事已至此,只有一死!”

看到崇禎皇帝眼中的怪異兇光,嬌小艷麗的袁貴妃頓時間懼從心起,鬼使神差一樣,她忽然拋杯跳起,轉身離席欲逃。

崇禎帝拔出腰間寶劍,趨身上前,一劍正捅袁貴妃後胸。美人頓時香消玉殞,血流遍地。

周皇後臉色煞白,不過,畢竟母儀天下多年,還能做到臨危不慌。她慢慢站起,向崇禎帝深施一禮,低聲說:“臣妾向陛下訣別!”言畢,未等崇禎帝開言,周皇後匆匆回到自己的坤寧宮。

國破家亡之際,這位大明朝皇後並無任何多余的言語,連遺言也沒給宮女們留下一句,平靜地以白綾上吊自殺。在她深沉的一聲嘆息過後,是頸骨斷裂的可怕聲音。

不久,已經有些醉意的崇禎帝搖搖晃晃趕到坤寧宮,望著吊在殿中的周皇後屍體,他忽然放聲大笑:“死得好!死得好!”……十七年的皇帝生涯,對於崇禎皇帝來講,只能用杜甫一句詩來概括:艱難苦恨繁霜鬢!

除誅殺魏忠賢一事略顯崇禎帝的“英明神武”外,他繼位後的每一步,幾乎是步步皆錯,一步一步帶著他的大明國走向滅亡。

屋漏偏遭連夜雨——內憂外困下的崇禎帝

崇禎帝朱由檢,是明光宗第五子。由於早年喪母,身邊沒有任何一個可信賴的家人,他在童年所遭受的孤獨感、被遺棄感、挫折感,決定了日後他成人之後那種猜疑、偏激、固執的性格。

崇禎帝惟一比他同父異母哥哥明熹宗強的,是他酷愛讀書,從小一直受著正統的儒家教育。

繼位後,崇禎帝藥到病除,輕而易舉地鏟除了魏忠賢閹黨毒瘤。放松之余,驕矜之氣溢滿胸膛,他頓覺自己是個天縱英明的帝君。

自損棟梁——枉殺袁崇煥

登基之初,由於早聞其名,崇禎帝對袁崇煥非常信任,命其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崇禎元年秋八月,袁崇煥入京覲見,在皇帝面前許諾五年之內可恢復全遼境土。崇禎帝更是聞言大悅。

崇禎二年(1629年)夏七月,袁崇煥至旅順,殺掉了皮島的明朝大將毛文龍。崇禎帝聞毛文龍被殺,登時大駭。如此方面鎮將被殺,確實出乎意料。但由於當時正倚重袁崇煥,崇禎帝只得優旨褒答,認定他殺得好,並下詔宣諭毛文龍罪狀。後來,這反而成為袁崇煥被殺的一條罪名:擅殺大將。

當時與後世,均有好事者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中了後金的反間計,自剪羽翼,親痛仇快。這些人往往以東江鎮日後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叛明降清為口實,認為皆是由於毛文龍之死引致。其實,袁崇煥殺毛文龍僅僅幾個月,皇太極就從長城逾入內地,為此,袁崇煥急忙攜軍救援。

崇禎帝偏中皇太極“反間計”,自毀長城,殺掉了袁崇煥。如果袁崇煥不死,依他的指揮控制能力,東江鎮兵將肯定會被打造成為一支恢復遼東的勁旅。而假如毛文龍不死,這個跋扈明將必定會叛明降清,日後也不會被附於袁崇煥傳後,而肯定會被乾隆帝編入《貳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