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從隋到宋(第2/10頁)

可是且慢,隋朝雖然統一了,但這個統一王朝的壽命實在是太短啦,跟被張蒼、劉歆等人直接貶低成閏統而不是王朝的秦朝有得一拼。

且說隋文帝楊堅是個被西方人贊譽為“聖人可汗”的明君,在他統治下政府是肥得流油——什麽,你問老百姓?老百姓窮不窮關聖明天子什麽事兒?楊堅對待老百姓的態度,除了法律寬松一點兒以外,就跟秦始皇沒啥兩樣。當初秦始皇濫用民力,大家都說,要是他那個性格寬厚的長子扶蘇可以繼位為君,或許還可能讓民力慢慢緩過來,秦朝不至於二世而亡。那麽隋朝呢?隋朝的下一個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隋煬帝楊廣。

自從五胡亂華以來,你方唱罷我登場,幾百個皇帝在中國大地上肆虐,這裏面有千古罕見的暴君,有千古罕見的昏君,偶爾也有幾個好一點兒的君主以及幾個奇葩。可把這些家夥全摞起來,智商恐怕都比不上楊廣,暴、昏和奇葩幾方面也同樣比不上楊廣。

楊廣不但使老百姓更窮、更活不下去了,還把老爹辛辛苦苦才積攢起來的政府家底也給敗光了。他啟動了一系列大工程,其中包括大運河之類的,那真是澤被萬世啊,可那麽多大工程同時啟動又緊催著完成,其魄力就算秦始皇活過來都得瞠目結舌。結果隋朝統一後短短三十年就亡在了楊廣手上,楊廣的表哥李淵摘取了統一的果實。

據說(又是據說),在楊廣登基後不久,世間就流傳起了一則讖謠,說:“李氏當為天子。”有個叫安伽陀的方士稟報給楊廣,建議把全中國姓李的全部殺光,以絕後患。楊廣倒是信了他的話,可是不能答應——開玩笑,現在“張王李趙遍地劉”,那時候李姓也是大姓,全中國沒一百萬也有五十萬,怎麽殺得過來?再者說了,朝堂上無數重臣姓李,要都給殺了,楊廣這皇帝寶座還怎麽可能坐得穩?

不過有人從中看到了商機……不對,是進讒言的良機,那就是大奸臣、褒國公宇文述。宇文述向楊廣遞小話,說:“安伽陀所言有一定道理,我聽說郕國公李渾經常跟一票人關起門來開小會,一定是在商量什麽陰謀詭計。這個‘李氏當為天子’,肯定是應在他頭上的。”楊廣這回“從善如流”,反正殺一個人簡單,於是當即把李渾下了大牢,並且交給宇文述去審理。

這不是把耗子扔給貓嘛,李渾哪兒還能得著好?宇文述很快就靠著逼供和誘供,得到了他希望得到的供狀,呈交給楊廣。楊廣還感激他哪,流著眼淚說:“我大隋差點兒就完了,全靠親家公(宇文述的次子宇文士及是駙馬,娶了楊廣的女兒南陽公主為妻)你明察秋毫啊!”下令把李渾和他的同黨全部處死。

李渾是死了,可是姓李的人多了去了,等到天下大亂,烽煙四起,就到處都有姓李的拿那則讖謠來說事兒——楊廣要是不殺李渾,哈哈一笑當讖謠是胡扯,估計也不會再有人想對讖謠加以利用,這是真真正正的欲蓋彌彰。

因此大業十年(公元614年)末,洛陽街頭就突然傳出了一則讖謠,說得更加詳細:“桃李子,得天下;皇後繞揚州,宛轉花園裏。勿浪語,誰道許?”有個叫李玄英的文化人就解釋說:“‘桃’和‘逃’諧音,是指逃亡的李家人將得到天下;第二句是說皇帝和皇後都將滯留揚州,難以返回中原;第三句說‘勿浪語’,是扣一個‘密’字。”

這解釋再清楚不過了,得天下的將是“李密”啊。要說當時還真有叫李密的人,並且名氣很大,他曾經是隋朝的蒲山郡公,後來輔佐楊玄感造楊廣的反,楊玄感失敗以後,到處逃亡,最終入了瓦崗寨,當了大頭領。估計那則讖謠就是李玄英本人造的,他自己編造自己注解,想證明李密才是真命天子,將要代隋而興。李密一開始倒是真不辜負他的期望,各路反王裏要以瓦崗寨的實力最強,可是這位李密先生因勝而驕,越來越倒行逆施,最終還是當不成天子。

恐怕當時誰都想不到,這個“當為天子”的姓李的,竟然應在了李淵頭上。

李淵的老娘和楊堅的老婆是姐妹,換言之,他是楊堅的外甥,是楊廣的表哥,高門外戚,誰都想不到他會起兵造隋朝的反。可是眼看楊廣胡作非為,天下搞得亂成一鍋粥,李淵琢磨著我要是再不動手,那鐵定要陪著楊廣死啊。他姓楊,我姓李,我幹嗎給他陪葬?於是悍然在太原立起竿子,然後長驅直入,殺入長安,擁戴楊廣的孫子、代王楊侑當皇帝——楊廣就這麽著在自己都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太上皇”了。

楊侑封李淵為唐公,不久後又晉升為唐王,然後順理成章地,李淵更進一步,受了禪讓,做上了大唐天子。新朝既然建立,按照習慣就得推“德”啊,五行相生,火生土,既然隋朝是火德,李唐於是就妥妥地應了土德,服色尚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