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代以降

歐陽修認為,只有那些“控制了中原地區,並且基本統一天下的朝代”才能叫正統,各種割據的小政權、偏安的小王朝,那都不能算是正統。以此為基礎,他先把東晉南北朝給剔除出正統之外,後來到了晚年重修這篇《正統論》,又把三國和五代也給撇了。

宋人的正統論

宋代官方推定的德性是火德,下面有些非主流嘰嘰喳喳的,根本動搖不了大局。可是事實上,這些爭論已經是五德學說的回光返照了。從北宋開始,終於有明白人對這個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奇怪學說感覺到了膩味,並開始對它進行猛烈抨擊。

並不是說從前就沒有明白人,大家都一樣渾,只是就算犄角旮旯裏偶爾有幾個明白人,卻聚不成潮流,形不成氣候,他們的抨擊也都淹沒在了歷史大潮和浩瀚典籍之中,很難翻找出來,亂世裏面沒人有閑空兒搞學術反思;相反,哄擡五德來給統治者塗光彩,從而求賞點兒殘羹剩飯的家夥倒是不少,這暫且不論。漢朝從武帝開始“獨尊儒術”,到了元帝幹脆“純任德教”,漢儒的祖師爺是董仲舒,集大成者是劉歆,這兩位大宗師都點頭的理論,當然沒人敢反駁啦。唐人浪漫主義氣息濃厚,咱們前面說了,無論文學家還是藝術家都最喜歡這一類準行為藝術,所以也不怎麽會去批評。宋朝不一樣,相比唐人,宋人重理性,宋詩就因為太講理而被後來很多人罵沒有詩味兒,再加上老趙家利用科舉制度和冗官政策培養出一個規模空前的官僚集團來,大票閑人吃飽了飯沒事兒幹,就只能去故紙堆裏鉆研學問嘍。

對於五德學說,第一個跳出來發難的是大儒胡瑗,此人字翼之,是理學先驅,被稱為“宋初三先生”之一(還有兩個是孫緮和石介)。胡瑗寫過一部《洪範口義》,從五德學說最早的理論基礎《洪範》開始批評起。

那麽《洪範》又是啥呢?我們知道,儒家經典裏有一本《尚書》,又叫《書經》,據說匯編了從唐堯、虞舜直到周代的好多篇官方歷史文獻,其中就有一篇《洪範》,據說其內容是商朝遺老箕子向周武王所傳授的“天地之大法”。

根據考證,《尚書》中很多篇章都是後人偽造的,而就算那些真正的古代文獻,也都被歷代儒家給篡改得面目全非了。至於《洪範》,估計是春秋甚至戰國時代某些閑人的作品,因為裏面提到天帝賜給大禹以治理天下的九種大法,包括五行、五事、八政、五紀、皇極、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和六極。瞧,裏面提到五行了,五行就是春秋時代陰陽家們現搞出來的,無論箕子還是周武王全都不可能聽說過,而且五行理論也正是五德學說的基礎。

胡瑗寫《洪範口義》,其主旨就是重新闡述漢儒所說的“天人感應”。“天人感應”跟五德一樣都說了一千多年了,胡瑗不可能全都給駁了,況且要是駁了這一點,那麽君主“受命於天”雲雲也都沒了基礎,搖搖欲墜,胡瑗還要腦袋呢,他不敢這麽幹。他只是認為漢儒相信讖緯的行為非常可笑,認為上天是利用人的努力來達成其意志,跟什麽祥瑞啊,符讖啊,還有五行什麽的沒有任何關系,那些全都是歪理邪說,根本違背了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本意。

孔子說人事,不說天事,怎麽,你們以為自己比孔子還要高明嗎,竟然直接說起天事來了?而且還是用五行生克之類無稽之談來妄測天意,說好了是瞎子摸象,說差了純粹滿嘴跑火車,沒一句實在話。

胡瑗老先生開了第一炮,炮打五德的基礎五行,接著他出手的是鄭獬,乃是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狀元公,也寫得一手好詩詞。鄭獬拋出一篇《五勝論》,繼續批判陰陽五行。但他們二位都只是這場“倒五”風潮的先鋒官而已,很快,大將就要上場了,那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大史學家——六一居士歐陽修。

歐陽修和宋祁一起當主編,修過《新唐書》,後來又自家編了《新五代史》。我們知道,古代王朝最講究“正統”,也就是說,凡是膽敢稱皇帝的家夥,都必須嚴正聲明老爺我才是華夏歷代傳承的正根兒,同時代的別家都是篡逆,是僭偽,是上不了台面的山野蟊賊。所以研究歷史,不可能回避這個“正統”問題,歐陽修就是運用正統的武器向五德猛烈開炮的。

歐陽修寫過一篇《正統論》,他說,啥叫“正統”?自古以來成就王業的朝代,必然有極強的德行以承受天命,或者是功績澤被蒼生,或者是靠著好多代的積累才能成功,怎麽可能光靠著一種道德,一種德性呢?

繼而,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叫作“絕統”——“大家說到正統,都想讓正統始終延續,從不斷絕,一旦事實跟理論不符合,那就生造一個概念接續下去,所以這理論總也說不通。其實啊,正統是有可能斷絕的。”歐陽修認為,只有那些“控制了中原地區,並且基本統一天下的朝代”才能叫正統,各種割據的小政權、偏安的小王朝,那都不能算是正統。以此為基礎,他先把東晉南北朝給剔除出正統之外,後來到了晚年重修這篇《正統論》,又把三國和五代也給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