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京!南京!新耶路撒冷!——太平天國“都城”的困惑(第4/17頁)

建都南京,最起碼經濟上有保障,假如領導層軍事調動有方,立刻平定南方九省,集中兵力占領蘇南和浙江,即使不打垮清朝,占領南中國應該沒有問題。但是,保守的思想和貪圖安逸的作為,最終讓楊秀清等人定都南京後不思大的進取。

勝利之鼓轟天作響之際,其實隱約已經傳來了喪鐘之聲。

將領之中,時任“殿左一指揮”的羅大綱最明確反對建都南京和分軍北伐,他抗言說:“欲圖北必先定河南,大駕(洪秀全)駐河南,軍乃渡河。否則,先定南九省,無內顧憂,然後三路出師,一出漢中,疾趨鹹陽;一出湘楚,以至皖豫;一出徐揚,席卷山左。鹹陽既定,再出山右,會獵燕都(北京),雖諸葛(亮)不能禦也。”為太平天國效過力的英國人呤唎也有類似看法:

南京的占領至是已經成為太平軍成功的致命傷。任何一種成功的起義,都決不能放棄進攻的軍事行動;起義一采取守勢,它的威力就會受到挫折,除非它具有某種奇異的組織。革命成功的要素乃是迅速行動,一旦拋棄這點,舊制度的集中統一的力量就會十分便利地被運用來攻擊革命。

天王以安身於南京和著手於保護他的地位而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因這一錯誤而喪失了這個帝國。如果不這樣做,不供給他的敵人以時間來重振旗鼓,從他們極其混亂的驚惶狼狽中復元,並集中他們的軍隊的話,那麽他就已經指向了北京這一個終點。毫無疑問,就是他的聲勢赫赫的凱旋進軍便會為他已經帶來了一個幾乎是不可抵抗的占領首都的大勝利,因此而引起的滿洲王朝的滅亡就會已經給與了他這個帝國。多年以後,盡管遇到不利的反動,但太平軍仍然不僅能抵抗清軍,並且還能全部粉碎他們——如果不是英國幹涉的話——即此一事實便足以證明,他們要是乘勢追求他們最初的勝利是何等容易。

對太平軍說來有兩條道路是無阻礙的,根據他們的經歷來判斷,兩條道路中的一條便能導致滿洲壓迫統治的消滅。第一條道路是,毫不躊躇地繼續向北京進軍,放棄每一個他們奪取的城市,並在以戰利品和財物來豐富他們自己,以他們所經過的任何地區的不滿群眾來加強他們的軍隊的同時,決不允許以分遣單獨駐軍來造成他們人數的絲毫減少。

第二條道路當為放棄南京,並集中他們所有的軍隊到南方各省——廣東、廣西、貴州、福建——中國的這一部分比起任何其他各地來都更劇烈地反對滿洲人,更加重要的是太平軍主要領導者們的本省。在這種情況下,揚子江以南的整個地區就能在一個短時期內從滿洲人手裏全部奪取過來,然後他們即使不能取得全部帝國,至少當能在充分完整的意義下建立一個南方的王國——這條行動道路比起他們所實行的那條不適合的道路來會是好到怎樣一個地步呢!

對天王說來,在實行上述兩條道路中的任何一條以前就建立首都,並開創新王朝,那不僅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並且也是完全不合理的。(這個上世紀初期的譯文很別扭,姑且用之)

有關太平天國入南京後一段時間的見聞,以江寧李圭所著《金陵兵事匯略》以及無名氏所著《金陵紀事》較為詳實。二位作者都身經太平軍攻占南京後的實際生活,雖然處處以“賊”稱呼太平軍,其筆下所記大都屬實,皆為耳聞目睹,親身經歷。

筆者現從這兩個讀書人當時的記述中摘取數段“親歷”,一一釋義證明之,由此可以大概勾勒出洪、楊在南京初期的政治、經濟措施,也可以幫助讀者了解某些有關太平軍聖庫、官制、稱呼、戰法、軍制、習慣以及拜上帝會儀式等方面的細節。

先舉《金陵兵事匯略》:

賊既入城,詭言不殺人,(南京)有以土物入獻者,給以貢單,無相擾。人多信之,爭饋銀、米、牲畜、菜蔬,取偽貢單榜於門。詎賊見單益搜索,以其不為備,私藏必多也。初猶未排戶入搜,懼有官兵伏匿,唯遇人於路必鐐。至十二日,見人則逼使舁屍棄諸河,不從殺之,如是者數日。忽出偽示逼民如常貿易,其時店鋪百貨掠幾空,無有應者。忽又以查人為名,比室搜括,令壯男子聽驅使,胸背以黃布寫賊銜,謂之“招衣”。攜幼童使為小儀,俾持旗伴隨其行。男子毋許歸家,歸則謂與婦女私,幹天條,罪應誅。於是立“男館”,搜其家有私藏金銀者,立置重典。驅婦女出於外,不使家居,繈幼稚,負行李,倉皇道路,慘不可言。(這些婦女)或得間自投江河,或投子女於河。賊既驅而之東,又復驅而之西,有啼哭者目為“妖”,鞭棰交下,夜則露宿檐下。越日乃立“女館”。是時夫婦雖覿面而不敢交言,否則謂不遵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