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紅龍狂試雲雨情——長沙之戰:挫折與機遇

太平軍圍打桂林不成,就轉攻興安,破城後焚毀衙署,然後直殺全州,時為1852年6月3日。如果當時太平軍攻下桂林省城,估計洪秀全就把這裏當“首都”了。當時拜上帝教的這些首領們志向都不大,只要能占據一個大地方,過把王爺癮,享受些時日,死了也值。可是,桂林難克,太平軍只得走一步算一步,暫時沒有什麽明確的戰略意圖。

由於水陸並進,又有礦工會員在城下填埋炸藥,太平軍炸垮全州城墻,殺清政府軍數百人,連知州曹燮培等文武將吏也宰了十多個,可謂出手順利。

可惜的是,全州戰略價值不大,城內金銀糧食不多,於是太平軍向湖南永州(今零陵)進發。剛出全州沒多遠,清朝官員江忠源(知州)在一個叫蓑衣渡的地方集軍。此人有軍事指揮才能,他派軍士伐木造堰,在水邊兩岸結營,迎頭截擊太平軍。

由於事出倉猝,興致勃勃的太平軍沒有思想準備,會眾們被殺不少,被堵在當地。槍來彈往互攻之下,馮雲山運氣差,一塊彈片嵌入肚子中,腸子都流了出來。遷延數日,6月10日,馮雲山咽氣。

洪秀全撫屍大哭道:“天妒英才,為何奪我良輔性命!”

這位馮爺,原名馮渙,又名馮逵,飽讀經史子集,是塊真正的讀書料子。科考蹭蹬下,近水樓台先得月,一下子癡迷於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第一個受其“洗禮”,從此走上不歸路。想當初在廣西,洪秀全吃不了苦回到老家廣東花縣,只有馮雲山一人苦苦堅持,可謂對教門用心良苦,不辭險阻。正是他兩年時間的不懈努力,才得以在紫荊山地區吸收數千拜上帝教會眾。雖然出身地主家庭,又是讀書人,馮雲山絲毫沒有架子,天天挑泥、挑糞、打谷當苦力,目的就是能和當地人打成一片。楊秀清、蕭朝貴二人,本為山中燒炭苦力,一日,二人挑炭到大沖市場去賣,遇見馮雲山。馮雲山把二人喚入自己住處,循循善誘道:“你們兄弟如此窮苦,燒炭一輩子,何有出頭之日?如今官紳魚肉百姓,我們要趁此機會起事,要有大志,做大事!”二人感悟,立刻成為拜上帝教的信徒,很快在炭工中為太平軍招來許多精壯漢子入會,成為日後金田起義的中堅骨幹。金田村的財主韋昌輝,原先住在王謨村,雖有銀子田地,但韋家無功名,與當地有功名的劉姓地主爭鬥,很是吃虧,被逼遷移到金田村。到金田後,韋氏家族又受當地蘭、冼兩姓地主欺侮,為了他爸爸祝壽時掛一個捐來的“功名”,被同村財主威脅說是僭越,要把韋家告官。知道此情後,馮雲山勸誘韋昌輝入拜上帝會,說入教後能幫他幹大事。韋昌輝思前想後下決心,傾盡家財幫助拜上帝會——可見,太平天國最有名的東王、西王、北王,皆是馮雲山這位“南王”拉入夥。在他鼓舞下,陸川、博白、玉林、東鄉、中平等地村民紛紛信教,使得形勢一片大好,會員範圍迅速波及至象州、潯州、郁州等廣大地區,入拜上帝會成為當地民眾的“時尚”。

馮雲山志向不凡,他在黃泥沖曾玉珍家當塾師時,書房的對聯正可明其心跡:“暫借荊山棲彩鳳,聊將紫水活蛟龍。”被當地士紳王作新抓捕弄入官衙後,馮雲山也能自寫申訴,有情有理,加上會員使錢活動,最終得脫囹圄。此外,馮師爺巧舌如簧,本來桂平縣判他應被押回原籍,途中他竟然能以利舌說服兩個押解他的衙役入拜上帝會,三人一起重返紫荊山。

由於熟通文義,太平軍初時軍制,皆由馮雲山主創(還有一個文人盧賢拔也參與其中)。此外,太平軍的《天條書》、《三字經》等規章制度和宣傳手冊,大多出於馮雲山之手。太平天國重要的“天歷”,也由馮雲山所創。雖然“天歷”從科學角度上講荒唐,但他突破了清朝的“正朔”,在政治方面意義巨大。

可是,從實際上講,馮雲山軍事領導方面的水平很一般,金田蕁江村之戰、武宣三裏圩之戰、平南官村之戰中,馮雲山有份參與指揮,卻皆是協助楊秀清、蕭朝貴等人,實際臨戰指揮的並不是他。

無論如何,由於他死得早,沒有卷入太平天國後期內訌,眾人對他評價倒都很不錯:“(馮雲山)前隨天王遨遊天下,宣傳真道,援救天下兄弟姐妹,日侍天王左右,歷山河之險阻,嘗風雨之艱難,去國離鄉,拋妻棄子,數年之間,仆仆風塵,幾經勞瘁,歷盡艱辛,艱耐到底!”(《天情道理書》)可見,太平天國內部對他有絕佳的“蓋棺定論”。

如果仔細推究,馮雲山在桂平獲釋後沒作任何交待,回花縣找洪秀全,原先的拜上帝會眾失去主心骨,楊秀清得以借“上帝附體”坐大,已經為日後“天京”的太平天國上層仇殺埋下伏筆。如果他能多活幾年,可能太平天國不會內訌得那麽厲害。可悲的是,歷史不能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