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紅龍狂試雲雨情——長沙之戰:挫折與機遇(第3/6頁)

道州休整五十多天,太平軍得到了自蓑衣渡慘敗以來的喘息機會。由於湖南、廣東等地天地會會眾紛紛來投,軍隊數量又恢復到五萬余人(但根據清政府的《賊情匯纂》中記述,是連老弱婦孺共五萬,能戰者不滿萬人)。

輸進新鮮血液後,太平軍重鼓雄風,一路東向,連下寧遠、嘉禾、藍山等地。8月17日,攻克湘東南戰略要地郴州。郴州在今天仍舊是交通樞紐,此地不僅物產豐富,土地肥饒,且北面水陸兩路都可達長沙,南經宜章可下廣東。

初入湖南的太平軍,此時的軍紀屬於最嚴的時期,他們只殺衙門胥吏和官員,號令嚴肅,違犯軍令搶劫、強奸者一律處死,故而士民少怨。相比之下,清朝的潮州兵勇最為淫毒,殺人強奸,無惡不作,並與湖南當地的鄉軍和政府軍相互仇殺,無法無天。

太平軍之所以在湖南戀戀不去,是因為不少廣西籍軍將士兵想回老家,幸虧楊秀清在危急時刻的決斷:“已騎虎背,豈容復有顧戀鄉土之心。今日上策,應直前沖擊,循江而東,略城堡,攻要害,直殺金陵(南京),據為根本。然後遣將四出,分擾南北,即不成事,黃河以南,可為我有!”

清廷聞報十分著急,立刻抽調川、貴、贛、陜、豫、閩等地官軍來援。但各地官兵行動緩慢,湖南省內的駐軍兵員極其有限,省城長沙的防禦兵力連兩千人都不到。如此關鍵時刻,人在衡州(衡陽)督師的湖廣總督本人手下也僅有兩千多士兵。

本來,太平軍可以自郴州經耒水、湘江走水路直抵衡州、長沙,但由於清朝地方政府早已防備,沿江燒毀船只,太平軍沒有足夠多的水上運輸工具。在此情況下,他們只能由陸路走耒水、湘江以南,途經安仁、永興、攸縣等地向長沙發動進攻。

依理,攻取長沙大鎮這麽艱巨的任務,太平軍應該傾巢而出,自郴州直撲長沙。不知出於何種考慮,洪秀全、楊秀清僅僅派蕭朝貴統李開芳、吉文元兩將,帶一千多人去完成這個任務。這一舉動,顯然是個失策。在道州休整後,太平軍軍械、糧秣精足,根本不需長駐郴州休整。筆者認為,貪圖享受,意志松懈,才是洪、楊二人沒有傾全力進攻長沙的最重要原因。

蕭朝貴雖只率領一隊偏師進攻,仍舊是銳氣十足。加上後來洪、楊親臨前線,血戰81天,太平軍還真的差點攻克這座湖南巨鎮。

8月26日,蕭朝貴率千余太平軍自郴州出發,一路勢如破竹,安仁、攸縣、茶陵、醴陵等地守官守兵早已逃得影都沒有。

太平軍可稱兵不血刃,行軍16天,已經殺至離長沙城南僅10裏地的石馬鋪。在此地,正好趕上剛剛從陜西調來的兩千多綠營軍,這些清軍猝不及防,就被蕭朝貴“練”了手,被打得四散潰逃,總兵福誠和副將尹培立兩位滿漢將軍皆登時被砍殺。清軍剛剛在本地招募了幾百名瀏陽的鄉勇,還未及進行訓練,丟下武器哭爹喊娘全跑光。此時,在三裏地之外,還駐紮有沅州副將朱瀚,他手裏有大批火藥軍械。聞知福誠的綠營兵被太平軍進攻,他不僅不前來求援,也不堅守自己在金盤嶺的軍營,反而率眾撒丫子就跑,為太平軍留下大量精好的軍械。

由此,長沙城外的“防線”立時崩潰,太平軍迅速占領長沙南門之外的妙高峰以及城外的堅固民房,以這些地方為依托,開始進攻長沙城。

當時的長沙城內,僅有正規軍四千多人,練勇三千多,總共也就八千號人馬守城。他們對於太平軍的到來,起初一無所知。城外潰兵湧入,太平軍大炮轟響,長沙城內的官吏將卒才知道大禍將臨。

不僅兵少,城內還無將。提督鮑起豹從前沒打過什麽正式的仗,只得下令關閉城門,然後立刻四處發書求救。此時,蕭朝貴手下僅有士兵兩千多人,如果再增加一倍,很可能就會趁亂一舉攻破長沙城。由於人少,太平軍只能集中兵力火力攻南城。

城上架排炮,城下發火炮,雙方展開激戰。

西王蕭朝貴作戰很勇敢,身先士卒,親率牌刀手進攻。南城之上,清軍在魁星樓上發炮,轟然一聲,一粒彈片正入蕭朝貴胸部,這位西王一下子“口眼俱呆”,當時就“歸西”了。

南王剛死,西王又去,接連報銷兩個“王”,太平軍上下震動,暗中懷疑:上帝去哪了?

楊秀清本來惱怒近期蕭朝貴在會議上多有抗言不尊的舉動,所以他遲遲不發兵援長沙。聽說西王在長沙城外被打死,他也心驚。悲痛之下,楊秀清立刻與洪秀全一起率大軍主力來攻長沙。此時,已經距離蕭朝貴出發有一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