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鴉片戰爭的種子(第5/32頁)

  而更讓他們痛苦的,則是中國官員們的勒索壓榨。

  中國政府不屑於與外商發生關系,這是體制所決定。不過,中國官員對外商帶來的銀子卻無一例外非常感興趣。廣州海關是眾所周知的肥缺,由於缺乏制約機制,他們擁有極為廣泛的權利和毫無節制的貪欲。腰裏裝滿銀子又無法與正常中國社會發生聯系的外商,在中國官員眼中就是一個個待宰的肥羊,無論他們怎麽樣痛宰,外國人都無法發出聲音。廣州海關的貪汙腐敗,在全國幾乎是公開的秘密。歷史上中國海關的關稅水平一直不高,然而名目繁多的“計劃外稅收”卻讓外商難以承受。中國官員在貿易過程中,隨意制定各種“陋規”,其數量遠遠超過了“正稅”。各項明裏暗裏的費用加在一起,有時高達進口貨物的20%。

  根據尤拔世《粵海關改正歸公規例冊》記載,雍正年間到廣州經商的洋船,每條船送給粵海關衙門的陋規多達68種名目,總計1950兩白銀。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九月初四,奉旨查辦廣州海關的新柱在奏折中向皇帝列舉了粵海關對外商收的種種“陋規”。

  外商船舶到達中國後,要想上岸,要給各級官員交納以下禮金:

  丈量洋船收火足雇船銀三十二兩;

  官禮銀六百兩(法蘭西加一百兩,蘇喇減一百兩);

  通事禮銀一百兩;

  管事家人丈量開艙禮銀四十八兩,小包四兩;

  庫房規禮銀一百二十兩,貼寫十兩,小包四兩;

  稿房規禮銀一百一十二兩,掌按貼寫四兩,小包二兩八錢(內八錢掌按小包);

  單房規禮銀二十四兩,貼寫二兩,小包一兩;

  船房丈量規禮銀二十四兩,小包一兩;

  總巡館丈量樓梯銀六錢,又規銀一兩;

  東炮台口收銀二兩八錢八分,小包七錢二分;

  西炮台口收銀二兩八錢八分,小包七錢二分;

  黃埔口收銀五兩,小包七錢二分;

  虎門口收銀五兩,小包一兩三錢二分;

  押船家人銀八兩;

  四班頭役銀八兩三錢二分;

  庫房照鈔銀每兩收銀一錢;

  算房照鈔銀每兩收銀二分。

  在中國采購貨物,想要離港,要交納:

  管事家人收驗艙放關禮銀四十八兩,小包四兩;

  庫房收禮銀一百二十兩,貼寫二十四兩,小包四兩;

  稿房收禮銀一百一十二兩,貼寫二十四小兩,小包二兩;

  稿房收領牌銀一兩,小包二錢;

  承發房收禮銀四十兩,小包一兩四錢四分;

  單房收禮銀二十四兩,貼寫八兩,小包一兩;

  船房收禮銀二十四兩,貼寫八兩,小包一兩;

  票房收禮銀二十四兩,貼寫六兩,小包一兩;

  算房收禮銀一兩,小包五錢;

  柬房收禮銀十六兩,貼寫一兩五錢,小包七錢二分;

  簽押官收禮銀四兩,小包二錢;

  押船家人收銀八兩;

  總巡館水手收銀一兩;

  虎門口收銀五兩,小包一兩三錢二分;

  東炮台口收銀二兩八錢八分,小包七錢二分;

  西炮台口收銀二兩八錢八分,小包七錢二分;

  黃埔口收銀五兩,小包七錢二分。(《新柱等奏各關口規禮名色請刪改載於則例內折》,見《史料旬刊》)

  這張清單是新柱簡單調查後所列,而實際所收的,遠比這些還要多。

  廣州海關之所以可以如此明目張膽地勒索外商,原因很簡單,一是他們有壟斷權,外商必須通過廣州一地進行貿易。二是外商沒有申訴權。中國政府規定外商不得直接與中國政府發生關系,只能通過十三行代轉,這實際上就取消了外國人反映問題的權力。

  數十年來,英國一直在想辦法突破十三行的控制。

  事實上,前兩年,一貫敢於冒險的英國人曾經嘗試過到中國別的地方開展貿易。

  康熙年間,大清王朝結束海禁,開放對外貿易,在廣州黃埔、福建廈門、浙江寧波和江蘇雲台山設立了四個外貿口岸。不過,外國人還是按明末慣例,只在廣州貿易。寧波等港口作為開放港之一,很少有外國商船登陸的紀錄,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實在受不了廣州海關和十三行的種種限制克扣,壯著膽子,北上寧波直接采購茶葉和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