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奇跡般促成孫劉聯盟(第4/5頁)

孫權猛地敲了敲自己的腦門,這幾日他為曹操南下一事茶飯不思,卻把個能決大事的周瑜撂在一邊,他撫掌道:“正是,即傳公瑾來柴桑!”他驀地綻出少年人的笑,“這樣,先讓公瑾見一見諸葛亮。”

魯肅一愕,再看孫權時,卻又恢復了諱莫如深的君主模樣,他恍惚有些懂了,孫權這是要讓兩方的主戰派先謀劃出抗曹策略,彼此堅定戰心,方能用滴水不漏的謀劃說服東吳廟堂上那紛雜的投降聲音。這是孫權的馭下之術,魯肅心裏清楚,卻不能說,他唯唯一答,再不說話。

※※※

魯肅想自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個情景,兩個龍姿鳳表的男子彼此對視,眸子裏皆有星辰般的璀璨光華,猶如兩輪同時升起的太陽,照亮他們的臉,仿佛幹凈的流水般洗過他們如畫筆勾勒的眉眼鼻唇。

諸葛亮暗暗地打量著周瑜,這個十八歲便策馬沙場的常勝將軍,雖是戎馬倥傯中陶冶出經年的戰場雄武,舉手投足間卻永遠是一派容止可觀的風流蘊藉。江東人呼之為“周郎”。“郎”者,是對儀容美好的男子的譽稱,諸葛亮方見了周瑜第一眼,便以為周郎的稱呼太貼切了。

他和周瑜見面的地方在柴桑的傳舍裏,兩人坐在鎖窗閉戶的屋子裏,聽著寂寞的寒風吹得院中的黃葉起起落落,宛若一管幽咽的洞簫,宛轉、清越,甚或悲傷而慘惻,每一個音符的尾巴上總掉著纏綿的余音。

這個冬天注定不再平淡。

“聞孔明在隆中時,好為《梁甫吟》?”周瑜微笑道。

諸葛亮不曾想周瑜會探析他平生所好,他也報之一笑:“亮平生小樂耳,不及公瑾精雅,江東小兒皆言,‘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瑯瑯大笑,這一刹那顯出了沙場將軍的豪邁:“可惜今日是為商談大事,不然與孔明合奏一曲,也為平生雅事。”

諸葛亮卻以為這是好提議:“以琴談事,其實也無妨。”

周瑜輕輕拍了一聲巴掌:“甚好,便效法伯牙子期,以琴聽心,以音談事!”

魯肅比他們還著急,忙不叠地親自去取來兩架琴,安置妥當後,他安靜地坐在一旁,只等著那琴音奏響。

周瑜輕輕捋了一下琴弦,他笑著看了諸葛亮一眼,指尖卻已落了下去,而後便是一聲沉吟如嘆息的琴音顫抖著流淌而出。

俄而,另一聲琴音合著前一聲,仿佛是遠山霧靄間飄出的空幽回聲,兩聲琴音融合得天衣無縫。漸漸琴聲高亢,似那雲天上蒼鷹翺翔時掠過的羽翼,撩開厚重的青雲,將桀驁的身影烙在天空,而一片輕羽脫落雙翼,風蕩來了,輕羽在飛升,在盤桓,在尋找,在追逐……

便在這空靈的邈遠風物間,從蒼茫大地升起了激奮的呼喚,那像戰場上急催奮進的鼓點,像士兵拼刺的呐喊,像江水拍岸卷起的千尋雪浪。

這是勇氣,是決心,也是悲壯,是理想,屬於闊大的心胸,唯有真正的英雄方能把握那烈火似的信仰。

琴聲戛然而止,余音卻若屋檐下的風,卷起一片落葉,在結著青蘿的墻垣上悠悠地飄蕩。

魯肅聽呆了,他咕咚吞了口唾沫,也不知該如何表達,只憋出幾個字:“好,真好!”

周瑜笑盈盈地說:“孔明以為如何?”

“必勝之心。”諸葛亮肯定地說。

周瑜又是大笑:“我卻聽出天下之志!”

諸葛亮擡起眼,兩人相視一笑,一曲琴音勝過萬千語言,所有的寒暄客套都可以忽略不談。

周瑜開門見山道:“孔明為左將軍特使,不知為我江東帶來什麽?”

諸葛亮粲然一笑:“必勝之心。”

周瑜不禁莞爾:“必勝之心何在?八十萬曹軍飲馬長江,旌旗所向,舉袂成雲,揮汗如雨,刀戟戈矛即可斷江,何為必勝?”

“公瑾當真相信曹軍有八十萬眾麽?不戰而屈人之兵,不舉刀兵而下敵國之城,為戰之上也,曹操揚言八十萬眾,只攻心耳。”諸葛亮一片片梳理著扇子上的羽毛,話音很輕淡。

“如此,孔明以為曹軍舉眾幾何?”

“曹操南來有二十萬北方士卒,加荊州降卒十萬,總計三十萬眾,但需留兵鎮守荊州北岸,再除卻傷兵弱卒,也不過十七八萬。”

周瑜搖搖頭:“十七八萬也不是小數目,我江東傾盡全力勉強能出五萬銳卒,左將軍麾下也不過二萬有余,以七萬禦二十萬,孔明以為勝算幾何?”

諸葛亮默然一思,伸出了一只手掌,輕輕轉了轉。

“五成?”

諸葛亮不作答,只緩緩地豎起一根根指頭:“若孫、劉狐疑不決戰機,則唯有二成;若兩家決計聯盟,勝算又增為五成;若上下齊心,將士爭功……”他住了口,卻把疑問丟給了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