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奇跡般促成孫劉聯盟(第3/5頁)

話方落音,魯肅慌忙給諸葛亮使了個眼色,他千思萬慮也料不到諸葛亮會勸孫權北面應從曹操。在來柴桑的路上,兩人曾經懇談過數次,魯肅聽得出諸葛亮有和曹操決一死戰的勇氣,他很是佩服這個年輕人的雄略和豪氣,可待得見到自家主人,竟然說出這一番荒誕不經的泄氣話,倒叫他這個原本想成全兩家盟好的媒人左右不是人。

孫權盯著諸葛亮看了半晌,咬著牙笑了一聲:“苟如先生之言,劉將軍何不事從曹操?”

諸葛亮從容道:“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我主乃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他微微仰起了臉,目光刹那亮灼如星,“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他幾乎是鏗鏘有力地說出這一番話,臉上的神情融著挑戰、堅毅和質疑。

魯肅的臉唰地白了,他頻繁地給諸葛亮使眼色,可諸葛亮壓根兒就沒看他,硬是落落大方地把這話說得一清二楚。

孫權冷著臉,瞪著諸葛亮許久不動,魯肅生怕他要發火,心裏輾轉了許多念頭,該怎麽打圓場救諸葛亮。忽然聽得“砰”的一聲,孫權拍案而起,狠狠地說:“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何以生於天地!”

魯肅大松了一口氣,他終於明白了,諸葛亮這是在用激將法,生生把孫權的好勝心撩撥出來,他一面佩服諸葛亮的智略,一面欣慰孫權的決斷。

諸葛亮要的便是孫權的好勝心,他頓時收斂了那份挑釁,恭敬地贊道:“孫將軍果為英武之主,有此不屈雄心,曹操何足懼!”

孫權其實已經意識到自己落入了諸葛亮挖的陷阱裏,可他既不願承認,也不肯反悔,他此刻想的是如何把這決心落到實處,說道:“吾心雖決,欲與劉將軍同盟抗曹,然劉將軍新遭當陽之敗,安能抗此難乎?”

決戰之心萌生,顧慮卻是層疊的沙土,蒙得那顆心不能幹脆利落地快刀斬麻,諸葛亮徐徐道:“我主雖敗於長坂,然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尚有精甲萬人,江夏亦有公子劉琦部勒戰士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為追我主,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余裏,此所謂強弩之末不穿魯縞也。此為兵法所忌,乃必蹶上將軍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新附曹操者,逼於兵勢耳,非心服也。”

諸葛亮侃侃地分析了一通,輕輕一搭羽扇,拱手請道:“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我主協規同力,破曹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鼎足,鼎足,鼎足……孫權默念了一遍又一遍,他下意識地看了魯肅一眼,想起當日與魯肅第一次見面,魯肅便獻上了鼎足之策,勸他坐擁江東,觀天下之釁,盡長江之極,據而有之,然後建帝號以圖天下……

這是多麽大膽的言談,當漢帝的尊號仍在發給天下的詔書上閃光,當漢家旗幟仍在九州的土地上飄揚,魯肅卻讓他放棄漢家正朔,自立為帝。他及時斬斷了魯肅的話,可心裏已是翻江倒海,成王侯之業是任何一個有志丈夫夢寐以求的理想,只是力量卑微時,不得不暫居下流,不過是隱忍待時。

他若聽從張昭等人的投降建議,成就帝王之業便成水中望月,是那虛無縹緲的一場可笑可嘆的迷夢,唯有拼著不屈服的男兒豪氣奮力抗爭,方能在天下諸侯的角逐中拼出個高低。

孫權定下了決心,他鄭重其事地說:“我欲與劉將軍結盟,共抗曹操!”

諸葛亮離開後,孫權留下了魯肅,把適才與江東群僚的會商情況復述了一遍,說起群臣投降志堅,孫權不由得煩惱重重,竟又生出一二分的猶豫。

“群臣皆有投降之意,上下不齊心,怎麽抵擋曹操大軍?只怕才與曹軍交鋒,便即土崩瓦解矣!”

魯肅思索片刻,誠懇地說:“子布、文表諸人,各為妻子耳,專欲誤主公,不足與圖大事。今肅等皆可迎曹操,唯主公不可。”

孫權攏了攏袖子,漫不經心的話語裏卻隱著不透光的疑惑:“子敬何意?”

魯肅振振地說:“若肅迎曹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不失州郡也。主公迎操,欲安所歸?”

這問題仿佛利刃,紮得孫權心頭一陣痙攣,他仰天長嘆:“諸人持議,甚失孤望,唯子敬廓開大計,與孤心合!此天以卿賜我也!”他平靜著心情,“只是曹操雄兵如猛虎下江,江東勢單,何以為戰?”

魯肅沉穩地一笑:“戰之一事,主公何不咨問公瑾,公瑾現在鄱陽練兵,如此大事,怎能少了他的良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