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九章 沙州夜話(第2/3頁)

歡迎儀式後,李清在衙門裏小睡一覺,醒來時竟已經是黃昏時分,李清長長地伸個懶腰,只覺得神清氣爽,他隨手推開後窗向外望去,通紅的火球正緩緩向西墜落,燃燒的晚霞將整個縣城披上一層金光,嗚咽的號角從城墻上隱隱傳來,院子裏十分安靜,他記得這裏原來是幾斷土墻,現在土墻沒有了取而代之是十幾株低矮的胡楊,雖然幼嫩,卻長得格外茂盛,一陣風吹來,翠綠的葉子發出沙沙的響聲。

“陽明吃飯了嗎?”

李清驀地回頭,只見王昌齡正站在門口,一臉笑容,在他身後,敦煌縣縣令張巡也同他一般笑容,仿佛是被他傳染。

說到吃飯,李清的肚子骨碌碌叫了起來,他才想起自己午飯還沒有吃,“二位請坐。”

李清笑著請他們坐下,隨即向門口的親兵做了個手勢,親兵很快端來一些酒菜。

“來!一起喝一杯,咱們邊吃邊聊。”

李清將酒給他們各滿上一杯,這才端起自己的酒杯感慨地道:“離開河西走廊時,我一直戀戀不舍,我在想我們沙州位於戈壁荒漠之中,那裏黃沙漫漫,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河西走廊大不相同,我心裏已經做好了準備,卻不料沙州竟也變成一塊綠洲,河道縱橫,綠樹成蔭,和我四年前離開時完全變了一番景象,這都得感謝二位父母官,來!我敬你們一杯。”

“這都是王參軍帶領大夥兒做的,我只打打下手。”張巡用胳膊肘拐了拐王昌齡,謙虛地笑道,他當年和李清一起來沙州時,皮膚倒也白凈,可幾年過去,人又黑又瘦,仿佛一根木炭一般,王昌齡也一樣,他本來就是個老農似的官員,如今帶領民眾開渠挖河,親自擔泥挑土。

卻沒有什麽大的變化,和當年李清在義賓縣初見他時一個樣。

此時,張巡將功勞全推給他,他倒不謙虛,眯著眼將酒一飲而盡,一言不發,一副怡然受領的樣子,李清將他倆的默契看在眼裏,只微微一笑。

“不過!”他話題忽然一轉,又問道:“我在路上聽南霽雲說,沙州人口已到三萬戶,可你們上報戶部的帳表上卻只有八千戶,為何相差如此大?”

此話如奇峰橫出,聽得二人面面相視,這才想起,自己對面坐的可是朝廷的戶部侍郎,這種作弊之事怎能瞞得過他。

“這是我的責任!”王昌齡手一擺,攔住張巡的話頭,將事情攬了過來,“差異主要是那些從中原逃來的無地農民,朝廷的規定是不得受籍,必須要遣返回鄉,可我沙州地廣人稀,最缺的就是人,所以我便在帳表上做了手腳,只上報在籍民戶,其他人都隱瞞下來。”

“玉壺兄膽子倒變大了,竟敢欺瞞朝廷,你不怕眼紅者告你一狀嗎?”

王昌齡搖了搖頭,苦笑道:“這些帳表都是我和張巡親手譽寫上報,旁人並不知曉,若出了事,我一人承擔便是,這些百姓在此已經安居樂業,我是絕對不會趕他們回去的。”

李清捋須微微一笑,“二位放心,此事我不但不會說,而且以後責任就由我來擔,你們只想辦法給我多募人來便是。”

他也只是問問而已,莫說他現在已經不是戶部侍郎,就算是,他也會裝糊塗,不了了之,畢竟舊地故人在,他豈能做得絕情,再說李隆基批他增加三千軍的編制,卻只是個名額,並沒有真正調軍給他,還要他自己想辦法募軍,他正愁此事,而現在兵源已有,問題也迎刃而解,怎不讓他喜出望外。

不過王昌齡的話卻讓李清想到了高仙芝,安西的帳表上反映安西戶數不增反減,會不會也是假的?

李清沒有急問,他端起酒杯酌了一口,這才不急不慌地問道:“玉壺兄在西域幾年,可了解安西的近況?”

王昌齡雖然口中不在乎瞞報之事,但這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他並非刺史,一旦有新刺史上任,此事就會立即露餡,丟官事小,他辛辛苦苦開創出的局面就全毀了。

但似乎老天佑他,朝廷又將李清派了回來,他這才長長出了口氣,現在李清明確表態支持他,更讓他再無後顧之憂,此刻李清已經轉了話題,問起了安西的情況,王昌齡徹底放下心來,他連喝了兩杯酒,興致勃勃地道:“我去過龜茲兩回,再加上沙州往來客商極多,耳聞目睹,我也略知一二,不知陽明想問哪方面的問題?”

“具體想聽哪一方面我也不知,玉壺兄便給我講講時政吧!”

“時政?”

王昌齡連連搖頭,“說起時政我的話可能不太好聽了,但說的都是實話,陽明聽了莫怪。”

李清淡淡一笑,道:“你的直腸子性格我還不知嗎?我既然問你,就是想聽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