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大略(第2/4頁)

多爾袞又言此次清軍西進,沒有野心,只為爾君父報仇,單純剿滅流賊而來,楊國柱不降可以,但希望他能合兵一起西進平寇,楊國柱仍然拒絕。

巳時,多爾袞下令進攻,楊國柱依城列戰,他看對面清軍旌旗如海,人馬如潮,那爆發出來的呐喊聲有如海嘯。他看看身邊人馬,萬余人雖然眾多,然相比對面的韃虜陣地,卻是如此的渺小。

不過望眼望去,如密林般的槍銃旌旗屹立,所見軍士,個個神情決然,沒有絲毫的畏懼之心。

他猛的拔出自己兵刃,咆哮道:“眾將士,今日就讓奴賊知道,我大明朝亦有忠義豪傑之士,殺奴!”

麾下所有的將士皆隨楊國柱發出怒吼,他們聲嘶力竭的叫喊,他們目光堅定,他們沒有害怕,他們那排山倒海的喊叫聲音如春雷滾過大地,飛揚在這片雄壯遼闊的幽燕大地之上。

……

對宣府山西的軍民來說,京師二日而陷的消息誰也意想不到,都護府情報部長溫達興欲引咎辭職,王鬥不許,責其戴罪立功自贖。

情報部密切關注京師局勢,流賊追贓助餉之事自然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細細收集情報,並在宣府時報上刊登出來。

如一聲驚雷,流賊在京師所作所為,立刻在報紙的傳播下,飛快的傳向宣府鎮,都護府,山西,陜西各地去。

“貫以五木,備極慘毒……”

“賊兵挨家挨戶破門索財,家家傾竭……”

“婦女被汙者眾,百姓嚎哭無淚……”

“縊死相望,士民無不悔恨……”

“當初開門迎賊,今日後悔莫及。”

報紙上大說特說,篇篇幅幅,觸目驚心,讓人觀之聽之毛骨悚然。

便是經常在報紙上相互唱反調的“日出東方”與“最愛金瓶梅”也異口同聲,譴責流賊喪心病狂。如果說他們痛恨勛貴官員,貪官汙吏還有他們自己的理由,為何連普通百姓也不放過?

百姓何其無辜,要遭此劫難?

宣鎮時報原本是六天發行一次,追贓助餉之事刊登後,每天都有新內容出來,揭示種種詳情,引起宣府鎮各處一陣又一陣喧然。

……

延慶州還是那樣繁華,這地方舊文人士紳,還有外來的官員家屬,富戶商人眾多,城隍廟附近的滿福樓茶館近日更是爆滿,聽完說書先生在上面的讀報,眾茶客皆是嘆息。

一人嘆道:“京師的百姓好可憐,流賊真是喪心病狂。”

一人冷笑道:“可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沒聽報紙上說嗎,當初京師官民個個都想迎賊,說‘流賊到,我即開門請進’,現在好了,開門了,得到滿意的結果了吧?他們就不值得可憐!”

另一人也道:“以京師的堅固,只需軍民同心,不說一年半載,就是防守幾年都是等閑,哪會二日就陷?京師二日而陷,是官民自己合力的結果,種什麽瓜結什麽果,他們所經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先前那人嘆息,茶館中坐的一些舊文人舊士紳也是默然無語,他們移民到宣府後,雖越來越融入到整體中,然心中不是沒有不滿,對京師的大順政權不是沒有抱有期望。

但現在他們一切的期盼都沒了,只余毛骨悚然,還有內心的慶幸。

……

大同鎮,靈丘縣,文昌閣武衙門街上戲台。

說書先生在上面唱完報後,又有戲班開演京中之事,下面密密擠著的觀眾無不落淚,很多人甚至號啕大哭。

擺攤老板探頭探腦的看著,聽客人言結賬的聲音,忙抺了一下眼淚,手忙腳亂去收錢。他聽攤中幾個客人坐著,一人呆若木雞道:“怎麽會這樣,不是說義軍不當差,不納糧,而且軍紀森嚴,秋毫無犯麽?”

旁邊一人冷笑道:“這只是流賊妖言惑眾罷了,他們慣會假仁假義,現在裝不下去,所以現形了。”

又有人冷笑道:“確實不當差,不納糧,所以沒錢沒米,只得靠搶過日子。現大明最有能力的是永寧侯爺,他治下都要納糧交稅,流賊何德何能,敢不納糧?”

還有人看著他不善的道:“孫三郎你還若以前一樣盼著流賊?小心流賊過來,你家婆娘能不能保住吧!”

那孫三郎呆呆坐著,對眾人的冷嘲熱諷充耳不聞,神情呆滯,面上只余一片木然。

看他打扮也是窮困人家,面上有些憤憤之色,這樣的人對現實最為不滿,也是以往期盼闖軍的主力。

然看他現在樣子,就知道他心中期盼信仰破滅了,只余下惶然與不知所措。

……

都護府,漠南東鎮,沙城堡一處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