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大略

崇禎十七年四月初八日,清軍開進山海關,多爾袞當即令山海城內各人薙發,範志完、黎玉田、唐通等人不敢自盡,也不敢反抗,就唯有聽從清國方面命令。

多爾袞喜悅,他同樣給唐通封王,而且範志完、黎玉田又是他收獲的第一個文人大員,同樣封侯封公,不吝厚賜。

關城內大小士紳也個個薙發,還有各營明軍,一樣盡數金錢鼠尾。

除了唐通部,多爾袞令這些馬步兵全部隸於平西王吳三桂,原劉肇基部一樣如此。

早前劉肇基身死,吳三桂又立時率家丁剿滅了城中劉肇基的親衛家丁,余下的都沒有反抗之心,就此被吳三桂收編。此時清軍喝令他們薙發,一些人試圖抗爭,然很快就被鎮壓。

多爾袞又曉諭各鄉,諭以取殘不殺,共享太平之意,各逃竄山谷者相繼薙發迎降。當日,多爾袞就令多鐸領軍西進,他則留在山海關處理一些事務。

初九日,留守寧遠的吳三桂部吳三輔、楊珅、郭雲龍等人薙發,城內的遼東巡撫邱民仰、兵備道張鬥人等自盡殉節。當日,錦州的祖大弼、祖大樂、祖大成等祖氏官將也皆盡薙發。

在多爾袞嚴令下,他們精選了兵馬二萬人,隨同在義州、錦州城外的杜度、洛洛歡、阿山、拜音圖等清國二紅旗、原二黃旗兵馬前來山海關,歸屬吳三桂麾下,隨同清軍主力一起西征。

同時清軍也在遼西各城駐紮了若幹兵馬,可以說多爾袞不費吹灰之力,就事實上吞並了遼西的大片土地。

不單如此,錦州大戰時被繳獲的,被安放在遼西各城的原清國數十門紅夷大炮也被折來隨軍。

當多爾袞看到這些紅夷大炮時,他不由撫摸哽咽:“朕之大炮,又回來了。”

他哭得動情,旁邊眾清將也無不潸然淚下。

……

初八日,當吳三桂開關時,就有急馬奔馳冷口長城處,將此事告知了仍在長城處堅守的薊北侯、薊鎮總兵楊國柱。

楊國柱雖驚不亂,他仍選精兵防守冷口、喜峰口等處,只將界嶺口兵馬撤回。

然後他率主力拒守遷安城池,意圖從東面、北面兩個方向擋住韃子的入寇,不讓禍害蔓延。

而這時有人急勸楊國柱,立刻走,從灤水河西岸走塞外,經滿套兒等地往宣府。或是堅守城池,勿出戰!否則韃虜勢大,若在城外野戰,兇多吉少!

這個提醒楊國柱的人,卻是當日勸說曹變蛟、王廷臣的那位情報部探員,也是此次送達王鬥親筆書信,內含太子消息的那位信使。

書信送到後,他也一直留在楊國柱身邊。

此時他更急急相勸楊國柱,然這個老將軍只是嘆道:“吾並不畏死,只願死得其所。”

他說道:“吾守護邊墻,只願外虜不得踏入一步,又豈能坐視胡虜在外肆虐猖狂?”

這情報部探員心中嘆息,這個結果與他當日勸說曹王二人一樣。

只是,若不是他們心中的忠義堅守,又豈會這樣的讓人敬佩?

他同樣深深一拜,轉身而去,然後策馬急急出城。

看著這信使離去的方向,楊國柱眼神有些復雜,身為薊鎮總兵,他守土有責,他不可能龜縮在城內不動,坐視奴賊在外燒殺搶掠。

而且,他心中還有一個隱憂,他對王鬥這人看不透,不知他想幹什麽。

他心中喃喃道:“若有抉擇之日,吾又該如何自處?”

當日大順勸降時,楊國柱不反對吳三桂等人謀取新朝富貴,然自己最後還是決意做大明的孤臣孽子。他楊家祖祖輩輩,他的父親,他的兄長,他的子侄,全部為大明戰死,他楊國柱亦有此心,只為大明盡忠。

所以,萬一將來有所抉擇,讓他如何是好?

然他有一點可以放心,放眼大明,最善待百姓者,除了永寧侯王鬥別無其人,未來在他治下,百姓也不愁沒有好日子過。

所以,他沒什麽好擔心的。

不過他還是招來部下,詢問他們的意思,是走是留,尊重各人的選擇。

他的部下也皆願隨同大帥共進退,楊國柱欣慰的同時,還是交待道:“吾若有不測,爾等可固守城池,或是逃入宣府鎮中,征虜大將軍必不會薄待你等。”

初九日,有清軍出現在遷安城外,楊國柱領馬兵出戰,斬獲頗多。

初十日,清軍越多,楊國柱依城而戰,亦有斬獲。多鐸勸降,楊國柱拒絕。當日,清軍主力源源不斷從界嶺口入,從山海關入,兵馬數萬數萬的增多,最後匯集到遷安城外。

四月十一日,多爾袞出現,他親派使者勸降,又讓吳三桂、範志完等人喊話勸降,楊國柱皆盡義正嚴詞的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