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鞏固政權:打造農民烏托邦(第3/12頁)

  相比之下,要消滅第一個誘因,則要難得多。因為土地兼並與官僚腐敗,幾乎就如水往低處流,是傳統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無知者無畏,朱元璋並不缺乏向規律挑戰的勇氣。兼並是由於地主階級的貪婪,腐敗則源自官僚階層的天性。為了帝國的根本利益,他必須嚴厲打擊地主階級與官僚階層。基於這個思路,大明王朝初期呈現出三明治式治理方式,皇帝與底層農民聯起手來,共同擠壓社會中間階層即地主和官員的生存空間,由此開創了中國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奇景觀。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朱元璋進行了不完全的土地改革,用行政力量,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的利益,把全國的大地主幾乎消滅殆盡,使普天下農民們土地大體平均。他展開了人類史上最嚴酷的懲貪運動,幾千年來習慣於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官員成了帝國裏最倒黴的職業,一度被群眾運動沖擊得威風掃地。

  他愛護百姓,勤勞國事,竭盡全力,發展生產,輕徭薄賦,不斷賑災,在他的治理下,底層人民的吃飯穿衣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他建綱立紀,使全國人民有章可循,有矩可守,每一階層的人都清楚了自己應該如何生活。

  他嚴厲打擊地痞流氓,懲辦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二流子,使得“流氓”在朱元璋時代幾乎絕跡。他還開展了富有創造性的思想教育行動,大力移風易俗,扭轉了不良的社會風氣。甚至,他還試圖在農村推行初級社,實行一定程度的計劃經濟。

  在他的治理下,帝國裏官員們大都老老實實,不敢輕拿老百姓一針一線;大地主們多數家破人亡,沒有機會再為富不仁,欺壓百姓;地痞流氓消失得無影無蹤,社會秩序井然有序。

  一般來講,如果一個皇帝能不傻不癲,不在農民們吃不上飯的時候問他們為什麽不喝肉粥;能心理正常,不成天迷戀於“秘戲”或者剖開孕婦的肚子看胎兒男女;能自個兒把握朝政,而不是幾十年不上朝或者把權力都交給太監們,農民們對於這個皇帝就基本上可以滿意了。而朱元璋居然超額實現了農民們的全部夢想。生逢朱元璋時代,難道還不是農民們的最大幸福嗎?

變相土改,打擊地主

  朱元璋對地主階級的惡感,基於雙重因素。

  作為一個貧農的兒子,朱元璋的血液裏天然流淌著對地主階級的仇恨。

  朱元璋永遠忘不了自己一家在一戶戶地主的壓榨下不斷逃亡的慘痛,永遠忘不了父親死後,劉德拒絕施與葬地的屈辱。少年時的印象往往影響人的一生。在朱元璋的頭腦裏,地主大戶們的形象始終如後世的宣傳畫一樣,腦滿腸肥,冷面黑心。

  而坐在龍椅上,從一個帝王的角度看下去,地主階級在朱元璋眼裏的形象也並不討人喜歡。雖然朱元璋看到了“有恒產者有恒心”,但是他更清楚的是地主階級本性中的貪婪、狡詐、為富不仁對他的統治構成的嚴重威脅。

  一方面,富家大戶勢力過於強大,很容易破壞地方社會秩序,對國家政權構成嚴重威脅;另一方面,他們難以抑制的兼並土地的欲望,很容易導致貧富差距的急劇擴大,從而誘發王朝的崩潰。

  被起義農民推上皇位的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新帝國內嚴厲打擊地主階級。

  戰爭時期,軍隊所過之處,地主紛紛逃亡。新朝建立,他們從藏身的窮山大谷中興沖沖跑回家鄉,卻發現他們的土地部分已經被窮人們耕種了。他們出示地契,趾高氣揚地要求農民們把土地歸還原主,農民們卻不買他們的賬。地主們不知道,天下已經變色了。朱元璋在洪武元年發布了一道詔書:

  “各處地主,過去因為兵荒馬亂拋下田土,已經被別人耕種了的,這塊地的產權歸現在的耕種者所有。”這道詔令否定了地主階級的部分產權,無疑是對地主階級的一個沉重打擊。不少戰前的豪門大戶,千裏奔波回來,卻發現自己已經從縉紳之家淪為上山開荒的貧農。

  甚至對於土地完整的地主,朱元璋也不允許他們恢復舊有的家園。建國之初,荒田處處,朱元璋鼓勵百姓開辟荒地。於是大戶地主利用其雄厚財力,乘機多犁多占,兼並土地。臨濠一地尤為突出。朱元璋敏銳地發現了這一苗頭,於洪武四年指示中書省:“如今臨濠的空地很多,你們應該調查那些開荒者的身份,讓他們大致平均耕種,使窮人有產業,富戶不能兼並。如果哪個大戶多占土地,轉給貧人佃種的,就要懲罰他。(宜驗其丁力,計畝給之,使貧者有所資,富者不得兼並。若兼並之徒多占田以為己業,而轉令貧者佃種者,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