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鞏固政權:打造農民烏托邦

四十歲登基

  吳元年七月(公元1367年),最後一個勁敵張士誠敗局已定。天下大勢已定,大臣們都盼他早日稱帝。李善長率大臣勸進,朱元璋卻示意大家再等一等。朱元璋從來都是領袖集團中最穩重的一個,善於把輕重緩急把握到效率最佳的分寸。雖然前面已經沒有大的困難,但戰事方殷,還是先集中精力打仗為好。他這樣教訓群臣:“若天命在我,何必汲汲惶惶?”

  直到這一年十二月,南方全部平定,北伐大軍也勢如破竹,再無任何意外了,他才定下心來搞登基大典。古禮三推三讓,他不耐煩搞那套勞什子,只一讓便答應了。

  沒做過皇帝的人想象不到登上那個龍椅前要經過多少繁文縟節。祭天、祭地、祭星辰、社稷、太歲、嶽、鎮、海、瀆、山川甚至還有城隍。飲福、受胙(zuò,祭祀用的肉)、送神,林林總總。在這些令人疲憊的環節中,有一個典禮讓朱元璋真的動了感情,那就是追尊祖先為皇帝皇後。父親朱五四被尊為仁祖純皇帝,母親陳二娘被尊為純皇後。

  四十歲的朱元璋身穿繪有日月山龍等圖案的袞服,戴上平天冠,跪在祖先牌位前讀罷冊文,略一閉目,父母的面孔又浮現在眼前。他們那菜色的臉與龍袍和皇冠是那麽不協調。起兵以來,權力越來越大,事情越來越多,他很少有暇想起往事。只有這一刻,他才猛然一驚,清晰地看到自己是從何等低微的位置爬上來的。一時間,家中那個四處漏風的茅草屋裏的一切又清晰地出現在腦海。這期間的落差讓他突然感覺有些眩暈。

  他定一定神,心裏默默地說:“爸、媽,不光你們想不到,兒子自己也沒想到能有今天。”

咱農民自己的皇帝

  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是朱元璋何時背叛了農民,成為地主階級利益的代言人。

  太祖皇帝地下有知,一定會龍顏大怒。

  中國歷史上另一位農民皇帝劉邦本質上是一個流氓而非農民。在這個意義上,朱元璋可以被稱為中國史上唯一的“農民帝王”。他終生保持著農民趣味、農民氣派、農民作風。朱元璋終生關心農民,理解農民,同情農民。

  更為重要的是,在中國歷史上,他是唯一沒有背叛“農民理想”的起義領袖,終其一生,朱元璋都在為實現農民烏托邦而艱苦奮鬥。從這一點上,我們甚至可以說他是“咱農民自己的皇帝”。

  在三十一年皇帝生涯中,朱元璋從來不諱言自己的出身。在詔書中,他屢屢說自己是“農夫”:

  朕本農夫,深知民間疾苦。

  朕本農夫,深知稼穡艱難。

  他多次對大臣們講述農民的生活是多麽的艱苦,教育他們要關心、愛護農民:

  士農工商,四種職業之中,最勞苦的是農民。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很少得到休息。風調雨順之年,數口之家猶可足食,不幸水旱,年谷不登,則舉家饑困……夫農勤四體,務五谷,身不離畎畝,手不釋耒,終歲勤勞,不得休息,其所居不過茅茨草榻,所服不過練裳布衣,所飲食不過菜羹糲飯,而國家經費皆其所出……必念農之勞,取之有制,用之有節,使之不至於饑寒……若復加之橫斂,則民不勝其苦矣。

  正如鄒潘在《天潢玉牒》中所說的那樣,朱元璋一生“誠心愛民,尤其同情貧弱之人,一說起稼穡之艱苦,每每為之涕泣;他對於富豪大戶兼並他人土地,貪官汙吏榨取百姓錢財,深惡疾之,犯者必置諸法”。在歷史上,像他這樣對農民和地主愛憎分明的皇帝,絕無僅有。

  當然,朱元璋對農民的關心當然不僅僅體現在語言中。在他的帝國藍圖中,“農民理想”是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在他治國舉措的方方面面,無不體現著對農民利益的根本關切。

農民的四大理想

  為了判斷朱元璋到底有沒有背叛農民階級,我們必須首先判明什麽是農民階級的社會理想。

  我們不能想象,那些追隨朱元璋起義的農民們懷抱著革命理想。作為自然經濟時代的小農,他們的夢想不可能“超越歷史階段”,不可能超越農民們既渴望平等,又迷信權威的矛盾心理。歸結幾千年來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們的社會理想,無非以下幾點:

  第一,在他們的理想社會裏,必須有一個嚴厲、公正、說一不二的明君,高高在上,殺伐決斷,慷慨地向農民身上潑灑陽光雨露。這個明君應該強大威嚴,洞察一切,任用忠臣,摒棄奸佞,像父親一樣賜予他們紀律與安寧。這個明君又應該仁慈無比,輕徭薄賦,像母親一樣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在災害年份及時救濟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