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之後……(第4/4頁)

當時手裏幾乎已經打不出牌的丘吉爾,在聽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後,激動地流下了淚水,然後說了一句:“好了,這下我們贏了。”

饅頭說

說一個1941年12月8日,發生在美國國會的小插曲。當羅斯福發表完演說後,國會審議對日宣戰唱名表決。投票結果是:聯邦參議院82票對0票通過,眾議院388票對1票通過。

沒錯,眾議院居然出現了1票反對票。

投出這票反對票的,是女議員珍妮特·蘭金。蘭金也參加了美國國會決定是否參加“一戰”的投票,她當時投的也是反對票。

因為蘭金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她在決定美國是否參加“二戰”時的發言是:“作為一個女人,我不能去參加戰爭,也反對把其他任何一個人送上戰場,這不是必需的。我投票反對。”

國會現場對她響起了一片噓聲,當她走出眾議院時,民眾紛紛向她投擲雜物,以至她之後只能在警察的保護下上下班——當然,沒多久,她的政治生涯也畫上了句號。

現在回過頭看,在國家遭受侵略的時候,反擊是理所應當的選擇,對已經急紅了眼的日本宣戰,絕不是蘭金所認為的“這不是必須的”行為。

不過,雖然可以給蘭金安上“聖母典範”的頭銜,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無論觀點對錯,我們還是要捍衛一個人說話的權利。

1973年,美國國會大廈豎起了蘭金的銅像——並不只是為了紀念她當年在“二戰”中投出的這一反對票,而是她終身對和平運動的貢獻。蘭金後來還以86歲的高齡積極參加反越戰的遊行,並留下一筆遺產用作低收入婦女獲得教育的基金。

無論如何,蘭金對於和平的渴望,還是應該被承認的。

因為戰爭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屠殺,而是為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