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之後……(第2/4頁)

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須永遠記住這個恥辱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空軍突然的蓄意的攻擊。

……

我們現在預言,我們不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來保衛我們自己,我們還將確保這種背信棄義的形式永遠不會再次危及我們。我這樣說,相信是表達了國會和人民的意志。

美國媒體針對珍珠港被偷襲事件的報道

敵對行動已經存在。毋庸諱言,我國人民、我國領土和我國利益都處於嚴重危險之中。

相信我們的武裝部隊,依靠我國人民的堅定決心,我們將取得必然的勝利!願上帝幫助我們!

我要求國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發動無端的、卑鄙的進攻時起,美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於戰爭狀態。

沒錯,從1940年開始,羅斯福就在使用各種方法和途徑,希望國會能夠批準美國參加“二戰”——他所需要的,確實就是一個批準而已。

如今,他拿到了。

可以說,“戰爭機器”開始高速運轉後的美國,確實沒有辜負山本五十六當初的“信任”。

在國會演講的羅斯福

先看鋼鐵產量。在宣布參加“二戰”前,美國年鋼鐵產量是3000萬噸左右;到1941年末,產量暴漲到7500萬噸;到1944年,達到8132萬噸——這一年,蘇聯、德國、英國、法國、日本這5個國家的鋼鐵產量加在一起,是5600萬噸。

再看石油。1940年,美國石油年產就達到了2億噸,1945年突破2.3億噸——當時全球石油總產量為3.6億噸,美國占到了60%以上。

然後來看武器裝備。開戰第一年,美國的作戰飛機年產量就達到了4.7萬架,坦克年產量達到了3萬輛。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前後一共造了不到7萬架作戰飛機,1944年,美國一年就造了近10萬架。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海軍的聯合艦隊苦心經營,勒緊褲腰帶造航母,到了1945年無條件投降時,一共造了29艘航母(含4艘已下水未完工)。

而美國呢?從珍珠港遇襲到戰爭結束,它一口氣造了147艘航母(其中113艘是輕型航母)。

不僅僅是生產能力,還有修復能力。太平洋戰爭中的珊瑚海海戰中,美國“約克城”號航空母艦被日機重創,按日本人的估計,“約克城”號至少要修兩個月——事實是,美國人只花了36個小時就讓這艘航空母艦重返戰場了。

還有後勤能力。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的“跳島戰”中,最艱苦的時候,日軍士兵三天可以分到幾條小魚幹作為口糧,而每個美國士兵在戰地上可以吃到剛做好的冰激淩——為了能現場制作,美國專門改造運輸機用來制作冰激淩(美軍的後勤能力後來在朝鮮戰場上也給志願軍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二戰”期間,美軍有數萬架飛機生產出來還沒來得及服役,戰爭就結束了。美國不願意自己的技術被泄露,最終集中銷毀了數萬架全新的作戰飛機

以生產能力論,太平洋戰場只是美國輸出的一小部分而已,事實上,美國當時已經成了全世界整個反法西斯戰場的主要生產制造商和軍火提供商。

1944年6月的諾曼底登陸,盟軍準備的13700架作戰飛機,基本都是美國人造的。面對如烏雲蔽日一般的盟軍飛機,德軍可以起飛的作戰飛機只有400架左右。

不知道那個時候,希特勒有沒有恨日本把美國拖下水?

3

第二天得知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後,希特勒的內心也是矛盾的。

曾有一種說法,說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暴跳如雷”,但從一些傳記作品和資料中,並沒有證據支持這一說法。事實上,希特勒沒有理由發怒。

首先,希特勒知道,美國是遲早要參戰的。

盡管德國之前一直在努力避免激怒美國,但希特勒完全清楚,美國參戰其實是早晚的事。即使沒有參戰,美國向英國源源不斷地輸送軍火和物資,為英國商船護航,其實已經等同於參戰了——大家只是不想正式宣戰,心照不宣而已。

其次,德國當時的處境開始變得不妙了。

1941年底,在寒冷的蘇聯,已經看見莫斯科城墻的德軍卻久攻不下,而站穩腳跟的蘇聯紅軍已經開始了局部反擊——12月6日,希特勒剛剛下令進攻莫斯科的德軍開始轉入戰略防禦。

而就在11月底,德國的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剛剛代表希特勒向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重申:“一旦日本向美國開戰,德國立即向美國宣戰。”之所以是“重申”,是因為就在年初,德國剛剛向日本外相松岡洋右表達過同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