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於右任

在民國史上,總有一批人的名字,似乎隨處可見,如雷貫耳,但似乎又總不在舞台的最中央。於右任,就屬於這一類人。

1

1964年11月10日,於右任的保險箱,被人打開了。因為這一天他逝世後,大家都沒找到他的遺囑。

考慮到他可能會把遺囑放在保險箱裏,於右任的長子於望德便和“監察院副院長”李嗣璁、“秘書長”螘碩、“立法委員”程滄波等人一起,打開了父親的保險箱。

保險箱一開,眾人都傻眼了:沒有錢財寶物,沒有股票證券,大部分都是於右任生前的重要日記和信件。剩下的,就是一堆賬單——為三兒子於中令出國留學借的學費的賬單,借副官宋子才的數萬元賬單等。還有,就是夫人高仲林早年為他縫制的布鞋。

於右任是誰?堂堂國民黨元老,自1930年至1964年,足足做了34年的國民黨“監察院長”。

而作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最高監察機關的一把手,他在保險箱裏留下的,就是一堆賬單而已。

2

於右任,1879年出生,陜西三原人。

於右任原來的名字叫於伯循,字誘人。為何這個字起得如此“誘人”?並非想走歪門邪道,而是典出《論語·子罕》的“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後來於右任在26歲的時候,在《新民叢報》上發了一篇文章,署名是“於右任”。“右任”與“誘人”諧音,且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稱為“左衽”(區別於中原漢族的“右衽”),後來借指異族統治,所以他就開始用“於右任”作為自己名字。

於右任兩歲喪母,父親在外打工,委托於右任的伯母將他撫養成人。不過於右任自幼愛讀書,且天賦極佳,17歲中秀才,20歲中舉人,到了21歲——差點兒被砍頭。

那一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後拉著光緒出逃西安,血氣方剛的於右任給當時準備恭迎聖駕的陜西巡撫岑春煊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對地方父母官的殷切希望:手刃西太後!

結果這封信被他的同學苦苦攔住,沒能發出去。一時無處宣泄的於右任把自己剃了個光頭,光著膀子,提了把大刀,以一副對聯為背景照了張相,那副對聯寫的是“換太平以頸血,愛自由如發妻”。

結果,這張半裸照落到了三原縣令的手裏,再加上後來於右任又印刷發行了自己的詩集《半哭半笑樓詩草》,裏面有一句:“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雖然當時慈禧已經快70歲了,但大家也都知道“香粉”指的是她。於是,於右任被定性為“革命黨”,遭到通緝,通緝文上寫的是:“無論行抵何處,拿獲即行正法。”

當時的於右任正在開封參加會試,據說出了一個大巧合:西安電報局和路驛同時發生故障,緝捕公文沒到,自己朋友勸他快逃的信先到了。

得知消息後,暫時還沒打算“換太平以頸血”的於右任,趕緊逃亡上海,化名劉學裕,進入當時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院讀書。

當時的震旦學院是法國人贊助的學校,因為法籍神父試圖將學校徹底改為教會學校,馬相伯憤然離校,諸多學子跟隨退學。於右任四處奔走,出錢出關系,和邵力子等人協助馬相伯,在1905年一起創辦了復旦公學,即復旦大學的前身。

“復旦”這個名字,就是於右任建議的,典出《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復旦大學原校門

3

1906年,於右任在日本認識了一個很重要的人,名叫孫中山。

然後,他加入了一個很重要的組織,叫同盟會——於右任後來被稱為“國民黨元老”,即由此而來。

不過,成為真正的革命黨之後,於右任還是沒準備“換太平以頸血”,因為對他這樣的人來說,有比槍和炸彈更拿手也更有效的東西:筆。

1907年,於右任在上海創辦了平生第一份報紙《神州日報》,“報人於右任”由此名聞天下。

《神州日報》上來就“骨骼清奇”:報紙上的紀年方式與別家報紙不同,不用清朝皇帝的年號,而是統一使用公元紀年。這讓人耳目一新。而報紙的內容,也多為針砭時弊、立場鮮明的稿件。一時之間,洛陽紙貴。

不過,《神州日報》才創刊37天,就遭遇了一起離奇火災,報社從內到外被燒得幹幹凈凈。雖然報社上了火險,馬上就恢復了生產,但凝聚力受挫,內訌不斷,最終,於右任選擇拍拍屁股走人——他在《神州日報》前後一共待了80天。

不過,嘗到“辦報啟民智”甜頭的於右任,在1909年又創辦了《民呼日報》,宣稱宗旨是:“以民請願為宗旨,大聲疾呼,故曰民呼,辟淫邪而振民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