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城市·工業·工人階級(第2/12頁)

這就是為什麽工人可以在新工業化地區保持半農半工狀態的原因。1900年以前,比利時礦工在農忙期間是不下礦的,他們要到田裏照看他們的馬鈴薯。必要時,他們還會舉行一年一度的“馬鈴薯罷工”。1859年蘭開夏帕迪漢姆(Padiham)紡織工人罷工,原因是他們要翻曬幹草。甚至在英格蘭北部,城裏失業人員夏天也可輕而易舉地在附近農場找到工作。不過,這種半農狀態很快便告消失。[10]

大城市——不過,這一時期的大城市也只有20多萬人,加上城市周圍的小城鎮人口也不過50余萬[在19世紀70年代中期,歐洲四大城市(倫敦、巴黎、柏林、維也納)人口超過100萬;6個城市有50多萬人口(聖彼得堡、君士坦丁堡、莫斯科、格拉斯哥、利物浦、曼徹斯特),25個城市有20多萬人口。這25個城市中,5個在英國,4個在德國,3個在法國,2個在西班牙,1個在丹麥,1個在匈牙利,1個在荷蘭,1個在比利時,1個在俄屬波蘭,1個在羅馬尼亞,1個在葡萄牙。41個城市有10萬以上人口,其中9個在美國,8個在德國][11] ,它們沒有多少工業(盡管市內也許有不少工廠),城市是商業、交通、行政和服務業的中心。許多人加入服務業,而服務業本身的發展又使其從業人員的數字進一步膨脹。城市的大多數人的確是工人,工種五花八門,還包括一大批仆人,倫敦幾乎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傭人(1851年,令人驚訝的是巴黎傭人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12] 。仆人隊伍如此龐大,說明了中產階級和下中產階級的人數一定很多,一定占有相當比重,在倫敦和巴黎都占了20%—23%。

城市發展神速。維也納的人口從1846年的40多萬人增加到1880年的70萬人,柏林從37.8萬人(1849年)增加到近100萬人(1875年),巴黎從100萬增加到190萬人,倫敦從250萬人增加到390萬人(1851—1881)。雖然這些數字與海外幾個城市如芝加哥、墨爾本相比又相形見絀,但是城市的形狀、形象和結構都改變了。改變的原因有出於政治考慮而加以重新規劃和建設的(巴黎和維也納最為明顯),也有因企業追逐利潤而造成的。政府和企業都不歡迎城裏的窮人,但由於窮人是城市居民的絕大多數,政府和企業只能不無遺憾地承認窮人是必不可少的。

對城市規劃當局來說,窮人是種危險。由於他們居住集中,鬧事的可能性大。城市規劃當局希望能拆遷貧民區,修築馬路,或蓋高樓,然後把擁擠不堪的居民隨便趕到某些衛生條件可能好些,危險程度低些的地方。鐵路公司也竭力鼓吹這種做法,它們處心積慮想將鐵路鋪進城裏,最好是穿越貧民窟,因為貧民窟地價便宜,居民提出的抗議亦可充耳不聞。對建築公司和房地產公司來說,窮人是個無錢可賺的市場,是從特種商店和商業區裏,從中產階級的堅固宅邸裏以及從郊區開發區裏扔出來的垃圾。只要窮人不擠進舊區,不住進比他們有錢一點兒的人放棄的房子,他們就可以搬進新住宅。新住宅或由小投機營造商承建,這些人跟鄉下工匠差不了多少;或由專造幹癟狹小的一排排街區房屋的建築商承建,德文當中有個極其生動的名詞可以形容這些房子,即“出租的兵營”(Mietskasernen):格拉斯哥在1866—1874年間造了不少這類住房,其中三分之二是兩室一廳。然而,即使這樣簡陋的房子,也很快就擠滿了人。

人們談起19世紀中葉的城市,總喜歡用下面這句話概括:“貧民窟人滿為患,擁擠不堪。”城市發展越快,擁擠情況便越嚴重。盡管有個粗略的衛生改革規劃,但城市過於擁擠的問題仍然有增無減。有些地方的衛生問題沒有惡化,死亡率沒有增加,但情況也絲毫沒有改善。衛生健康狀況要到本書所述時期結束後,才開始有了較大、較明顯、持續的改善。城市仍在拼命吸收外來人口,也許只有英國例外。作為工業時代資格最老的國家,英國城市此時已很接近自體繁殖,換言之,它已進入不需要靠綿綿不絕的大量移民便能自行發展的階段。

就算要滿足替窮人建造房屋的需要,倫敦建築設計師的人數也不會在20年裏增加一倍(即從1000多一點增加到2000,19世紀30年代建築設計師總數也許只有不到100人),盡管營造和租賃貧民區房子非常有利可圖,因為地價便宜,收入相當可觀。[13] 當時沒有任何力量企圖將資金流向轉移到為城市窮人的服務上,因為窮人顯然根本不屬於這個世界。其實,建築業和房地產興盛發達的確切原因,是有錢人要蓋房子,正如1848年《建設者》(The Builder )雜志所說:“世界的這一半不斷在尋求合適的家庭住宅,世界的另一半……密切注視著將資金投在這一方面。”[14] 19世紀第三個25年是全世界城市房地產和建築業第一個飛速發展的、為資產階級蓋房造樓的時代。巴黎的房地產和建築業歷史已反映在小說家左拉(Zola)的作品裏。只見房屋在地價昂貴的工地上不斷升高,“電梯”或“升降梯”誕生了,19世紀80年代美國第一批摩天大樓也落成了。值得一提的是,當曼哈頓(Manhattan)的建築業營業額開始高入雲霄之際,紐約下東城恐怕是整個西方世界最為擁擠的貧民窟,每英畝擠了520人,誰會為他們蓋摩天大樓呢?不過,不蓋也許還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