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結果(第7/11頁)

至於農奴制度,在經濟上要求廢除它的理由既有一般的,又有特殊的。一般說來,工業發展需要自由勞動力,而將農民普遍束縛在土地上顯然對工業發展不利,取消農奴制度,使勞動力自由流動,便成了工業發展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再者,農奴制度的農業在經濟上怎能行得通呢?借用19世紀50年代俄國某位捍衛農奴制度人士的話說,農奴制度“排除了準確核算生產成本的可能性”。[19] 農奴制度也剝奪了對市場需求進行充分、合理調整的能力。

主張廢除農奴制度的特殊原因是,如果要為各式各樣的糧食產品和農業原料開拓國內外市場(主要是糧食),那麽農奴制度就得被摧毀。俄國北部從來就不是非常適合大面積種植糧食,於是小農便將莊園式生產丟在一旁,種起大麻、亞麻和其他精耕細作的作物;而手工藝品又同時為農民進一步打開了市場。充當勞動力的農奴一直為數不多,此刻總數又更下降。農奴只要按市場要求,將勞務折成租金,付錢給地主即可。空曠的南部大草原是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後來變成牧場,而後又變成麥田,農奴在這裏更是微不足道。地主的出口業務日益昌盛,他所需要的是更好的交通條件、貸款、自由勞動者,甚至機器。農奴制度在俄國還得以一息尚存的地區,如同羅馬尼亞一樣,主要是在人口稠密的糧食產區。這些地方的地主或是以增加農奴勞動量的辦法來彌補自身競爭力不足的缺陷,或是以同樣的方法廉價地擠進糧食出口市場,不過所謂的廉價也是暫時的。

然而,不能自由流動的勞動力的解放,不能單單從經濟角度來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反對奴隸制度和農奴制度,不只是因為它們認為奴隸制度和農奴制度在經濟上不可取,也不是由於道德上的原因,而是因為奴隸制度和農奴制度無法與市場社會並存,市場社會是以個人自由追逐私利為基礎的。奴隸主和農奴主則相反,他們之所以在整體上堅持其制度不放,是因為他們看到這項制度正是其社會和階級的基石。一旦奴隸和農奴確立他們自己的地位之後,奴隸和農奴主人也許根本無法想象他們該怎樣活下去。俄國地主沒有造,也不能造沙皇的反,因為只有沙皇能賜予他們壓迫農民的某些合法性,農民則執迷不悟地認為土地是沙皇的,由沙皇支配;農民還虔誠地相信他們世世代代都得服從上帝的代表和沙皇的統治。他們還相當固執地反對解放,解放是外部和上面以極大壓力強加給他們的。

奴隸制度的廢除和奴隸、農奴的解放,如果只是經濟力量的產物那就好了,俄國和美國就不會產生如此無法令人滿意的結果。奴隸制度和農奴制度在那些薄弱環節和確實“不起經濟作用”的地區——即俄國北部和南部、美國西南部幾個邊境州——很容易進行調整,實現解放;然而在核心地區,問題就沒那麽容易解決。19世紀80年代晚期,在俄國的純“黑土帶”各省(與烏克蘭和邊境大草原明顯不同),資本主義農業發展緩慢,長工勞役依然相當普遍,耕地面積的擴大也遠遠落後於南方糧食產區[19世紀60—80年代,黑土帶耕地平均增加60%。烏克蘭南部、伏爾加河(Volga)下遊、高加索北部和克裏米亞,耕地增加了一倍,而庫爾斯克(Kursk)、梁贊(Ryazan)、奧廖爾(Orel)和沃羅涅什(Voronezh)(1860—1913),其耕地只增加了不到1/4][20] ,而擴大的耕地又是以犧牲近河草地和山區草地、強化舊式的三年輪耕為代價。總而言之,結束強制勞動經濟,其所獲得的純經濟效益究竟有多大,還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這種現象在先前的奴隸制經濟之下,是很難從政治角度清楚剖析的,因為美國南方被征服了,舊式的種植園貴族至少暫時處於無權狀態,盡管時間不長,他們的權力不久又告恢復。俄國地主階級的利益當然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保護。這裏的問題是:為什麽貴族和農民對奴隸解放在農業方面所產生的結果都不滿意;為什麽這種結果對名副其實的資本主義農業發展前景也不盡理想。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要看究竟是什麽樣的農業,特別是什麽樣的大型農業,是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最佳模式。

資本主義農業主要有兩種模式,列寧稱它們為“普魯士模式”和“美國模式”:一種是資本主義地主企業家經營的大農場,雇用勞工;另一種是獨立農場主經營的規模大小不等的農場,他們以銷售為目的,必要時也雇工,只是雇傭的人數少得多。兩種模式都包含市場經濟成分。然而甚至在資本主義大功告成之前,作為生產單位的大農場(土地當然不一定就是生產單位。地主可將土地出租,從租賃人手中收取租金,或收取實物,或收取一定比例的農作收成,承租人則是真正的生產單位),多半都將自己收成的很大一部分拿去出售,而大多數擁有土地的農民則主要還是自給自足,不靠出售產品維生。因此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大農場的優勢與其說是在於其具有技術優勢、高生產力和經濟規模等等,倒不如說在於其擁有為市場需要而生產剩余農產品的非凡能力。當農民仍處於“前商業”階段的時候,例如俄國大部分地區農民,以及美洲獲解放的奴隸(他們進入了實質上是小農經濟的隊伍),大農場此刻已取得這種優勢,只是當時已無農奴或奴隸可供強制性勞動之用。大農場要在農奴或奴隸當中尋覓勞動力,變得比以前更困難了,除非前農奴或奴隸沒有土地,或土地很少,不得不去當雇工,以及除非他們找不到有吸引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