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起底袁崇煥

毛文龍遇害後三個月,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對部下說:“明朝若是肯和,我們采參開礦,與他們交易,換來布匹,大家共享太平,豈不極好?但我幾次三番地求和,明朝總是不允,這次非狠狠打一仗不可。”他率軍十萬繞道蒙古,以避開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由於這年是己巳年,史稱“己巳之變”。由於是千裏遠征,長途奔襲,皇太極極為小心,他下令:不準吃明人的熟食,以防下毒,不準酗酒,采取柴草時必須眾人同行,不可落單,以防被幹掉。

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極率軍突破大安口,京師震動而戒嚴,崇禎詔令各路兵馬進京勤王。在這咱們要為袁崇煥說句話,袁崇煥對後金此舉,早已料到。為此,袁崇煥曾向崇禎上疏,說:“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向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因為關寧錦防線堅固,皇太極打不破,就會以蒙古為向導,突破長城,繞道攻北京。但是,袁崇煥上疏沒有引起崇禎的足夠重視,不幸的後果被袁崇煥言中了。

雖然按照朝廷分工,袁崇煥主要分管山海關外防務,薊遼總督劉策分管關內防務。但是,袁崇煥作為薊遼督師,對整個薊遼地區的防務都責無旁貸,況且後金鐵騎正是從山海關外而來。

於是袁崇煥做出以下軍事防禦部署:

一,嚴守山海關。因為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已經調到關內,寧遠總兵祖大壽也帶精銳隨袁崇煥入關,所以袁崇煥命前總兵朱梅、副總兵徐敷奏守山海關,防止後金乘機奪關。

二,嚴守京師要道。袁崇煥命參將楊春守永平(山海關西兩百裏),遊擊滿庫守遷安,都司劉振華守建昌,參將鄒宗武守豐潤,遊擊蔡裕守玉田。

三,嚴守京畿地區。在靠近京師東北方向的薊州、三河、密雲、順義嚴密布防,防止後金從東北路入京。袁崇煥命保定總兵曹鳴雷在薊州阻擋敵軍,自己親率大軍,以總兵祖大壽作先鋒,駐薊州居中調度策應,命宣府總兵守三河,保定總兵守密雲。

袁崇煥一面進行總體部署,一面阻截後金軍南進,他先派趙率教率軍四千在遵化阻截,趙率教率部急馳三晝夜,行三百五十裏,到達遵化以東的三屯營。但三屯營總兵朱國彥不讓趙率教入城,趙率教只好縱馬向西,馳向遵化。十一月初四日,趙率教率援軍至遵化城外,與後金貝勒阿濟格等所部滿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相遇,誤入埋伏,中箭墜馬,力戰而亡,全軍覆沒。四千人跟十萬人打,結局毫無懸念。

當日,後金軍進攻遵化城。後金四面攻城,明巡撫王元雅憑城固守,頑強抵抗。第二天,遵化城內潛伏的後金內應放火,裏應外合,遵化城陷落。巡撫王元雅自縊而死。城中官兵人民,反抗者皆被屠殺。接著,後金軍進攻遵化東面的三屯營,部分將領臨陣脫逃,總兵朱國彥把逃跑將領的姓名在大街上張榜公布,然後跟妻子張氏一起上吊自盡。後金軍破三屯營。

而後皇太極留兵八百守遵化,親統後金軍接著南下,向北京進發,逼近薊州。這時,袁崇煥一看,遵化阻截落空,便打算疾馳到遵化以西的薊州阻截。十一月初十,袁崇煥率軍馳入薊州。薊州是橫在遵化與通州之間的屏障,距離北京東郊通州約一百四十裏。

可是,皇太極並沒按照袁崇煥估計的方向進軍,而是從東北方向通過順義往通州進發。這樣袁崇煥在薊州攔截皇太極軍隊的計劃又落空了。

袁崇煥於是繼續進軍,到達離北京一百二十裏的河西務。寫到這,我真不知道袁崇煥是怎麽想的,他難道連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的道理都不懂嗎?不星夜兼程趕緊到距離北京四十裏的通州去阻截敵軍,你跑到北京天津之間距離北京一百二十裏的河西務幹什麽?

這時候皇太極軍隊已接近通州,皇太極得知袁崇煥所部已到達河西務,判斷出袁崇煥打算在通州與自己決戰,於是皇太極避開袁崇煥,取道順義、三河,繞過通州,直奔北京。這樣,袁崇煥在通州攔截的軍事意圖又落空了。

從以上部署可以看出:袁崇煥的戰略目標是將後金擋在京師以外,並部署軍隊依托城池來防守抵禦。因為袁崇煥深知後金騎兵野戰的優勢,明軍唯有依城作戰,才能取勝。但是,袁崇煥設計的三個阻截都沒有成功,這樣戰線就推到了北京。

袁崇煥在河西務舉行軍事會議,會上,袁崇煥提出火速趕往北京城下迎戰。

副總兵周文郁提出:“我大軍應該迎敵,不應該入都。聖上沒有下旨讓我們進京勤王,如果我們貿然回師北京城下,恐怕不妥。而敵人就在通州那一帶,我軍應先趕到距離通州十五裏的張家灣,在那裏與敵軍作戰,這才是萬全之策。”袁崇煥說:“周君所言甚是,但弟恐逆奴狡詐異常,就像在薊州那樣,不跟我們打。君父有急,哪有閑暇他顧?如果能平定這場禍亂,雖死無憾。”(周文郁《邊事小紀》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