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起底袁崇煥(第4/10頁)

提督大壩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為大清兵所獲,口稱:“我是萬歲爺養馬的官兒,城中並無兵將亦無糧餉,昨日選了一千匹馬去了,還有一二百廢馬。”次日,大清兵挑選百余匹用。大清兵將春等帶至德勝門鮑姓等人看守,聞大清兵與滿總兵戰,得了馬二百匹,生擒士將一員。次日各給書二封,一令春向德勝門投遞,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門投遞,內言南朝萬歷時節屢次著王喇嘛講和,總置不理,前些年袁崇煥殺了我們些人,我們惱恨得緊,又問毛文龍擒了台土兵,我們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講和要以黃河為界。(《崇禎長編》卷二九)

有二內官被擄,囚營中逃歸,言親見崇煥差官往來,語言甚密者;又言城上瞭望,有見敵兵與我兵嬉笑偶語,往來遊戲者;又言滿桂戰不力差人往崇煥營,速其放炮,及放炮,皆無錢糧者。(《石匱書後集·袁崇煥傳》)

文皇(皇太極)乃擒明楊太監監於帳中,密紮鮑承先在帳外作私語曰:“今日上退兵乃袁巡撫意,不日伊即輸誠矣。”復陰縱楊監歸。明莊烈帝信其間,乃立磔崇煥。舉朝無以為枉者,殊不知中帝之間也。(《嘯亭雜錄》)

總之,雖然各種記載多有所出入,但此事在乾隆年間的《清太宗實錄》和《明史》裏是有記載,在清朝原始資料《滿文老档》也有記載,明朝這邊《崇禎長編》《石匱書後集》等也都有記載,清朝時大學者、治學嚴謹的昭梿《嘯亭雜錄》有記載,所以反間計的問題是靠譜的,可以采信。

以崇禎之精明,單憑這兩個太監的話,他是不會相信的,但結合這些天來的情況,再加上這個證據,使得崇禎最終認定袁崇煥是暗通後金。

十二月初一,崇禎決定利用在平台召見袁崇煥議軍餉的機會拿下袁崇煥。袁崇煥來到北京城下,北京此時城門緊閉。因為崇禎怕袁崇煥帶兵沖入。城上用繩子吊一個筐下來,袁崇煥和祖大壽坐在筐裏被提到城上。袁崇煥到了平台以後,崇禎嚴肅地坐在那裏,沒有議軍餉,而是提了三個問題。

“你為什麽要殺毛文龍?”

袁崇煥沉默,這個事很復雜,一兩句話解釋不清。

“敵軍為何能長驅直入,兵臨城下?”

袁崇煥沉默,這個事更復雜,沒有地圖的話我解釋不清。

“你為什麽要打傷滿桂?”

滿桂不是袁崇煥打傷的,是被德勝門上的守軍用火炮誤傷的,怎麽也怪我?

這三個問題袁崇煥一個也沒答,崇禎以為袁崇煥是默認了,於是一聲令下:“來人!脫去袁崇煥官服,押入大牢!”

袁崇煥入獄後,他帶來保衛北京的關寧鐵騎備受歧視,城上的明軍用石頭打,甚至用箭射廣渠門外的關寧鐵騎,致使不少人死傷。

本來城外是三支勤王部隊:袁崇煥、滿桂、侯世祿,侯世祿所部潰敗,袁崇煥被押入大牢,於是崇禎命滿桂來統率這三支部隊,滿桂跟祖大壽過去在遼東時曾經有矛盾。他的軍隊因為沒有糧食就在京郊地區搶掠,卻謊稱是袁崇煥的軍隊,使得京師百姓多誤認為是袁崇煥軍來搶他們的糧食。本來百姓就認為是袁崇煥把後金軍隊帶來的,於是對這支關寧鐵騎更是人人喊打。

處境不妙,遭人誤會,長官被捕,祖大壽決定率部出走。十二月初四日清晨,祖大壽帶著關寧鐵騎離開京師,向山海關進發。敵人兵臨城下,你去山海關幹什麽?一句話,祖大壽反了!

其實,就在袁崇煥下獄的第二天,十二月初二日,當時也在平台受召的兵部職方司官員余大成就提醒兵部尚書梁廷棟(明朝同時擔任一個部門尚書的有時不只一人):“現在敵寇如此囂張,關寧鐵騎的主將被關押,再打下去不是戰敗也是潰退了,現在應該釋放袁崇煥以安軍心,讓袁崇煥戴罪立功。”

梁廷棟:“關寧鐵騎有祖大壽在,祖大壽很能打,怎麽可能潰敗?”

余大成:“覆巢之下無完卵,袁崇煥一開始入獄時,祖大壽可能以為是誤會,沒幾天袁崇煥就會被釋放,幾天下來他就會知道上意不可挽回。袁崇煥與祖大壽功罪都分不開,袁崇煥已經被關押了,祖大壽能放心嗎?他不造反還等什麽?”(余大成《剖肝錄》)

果然,事情被余大成說中了。

崇禎得知消息後,深為震動,余大成提議說祖大壽就是怕袁崇煥的事牽連到自己,此時只要有袁崇煥的手書,就能讓祖大壽回來,崇禎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命余大成請袁崇煥寫親筆信。

袁崇煥已經被押入大牢了,自然是一肚子怨氣,所以不願意寫,余大成說:“袁公您孤忠請俎,只手擎遼,生死靠的都是命,您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日子已經很久了。天下之人,莫不佩服袁公您的忠義,體諒袁公您的愛國之心。苟利於國,不惜發膚,死於敵人之手與死於國法之下,哪個更好?現在聖上並沒對您的情況定性,請您好好考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