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悲情英雄毛文龍

1627年,崇禎皇帝在罷黜全部閹黨後,開始組閣。《崇禎長編》記載:十二月二十三日,崇禎帝要朝廷大臣推舉內閣大臣,大家共推舉出十位候選人,然後從中確定七位。由於舊的大臣大多因為是閹黨而被罷黜,新的朝臣都是東林黨人,這些人崇禎都不了解,他就采納了《尚書》記載的“枚蔔功臣”的辦法,即通過占蔔來最終確定人選。具體做法是,崇禎在小桌上擺設筆硯和十張紅紙,將十位候選人的名字分別寫在紅紙上,每張紙寫一人姓名做鬮,團成一個小紙團,然後把十個紙團裝進小金瓶裏。崇禎親自用筷子從裏面夾取七個紙團,每夾出來一個,就展開遍示眾臣,就這樣選出了六個大臣。不是說需要選七個嗎?那一個紙團崇禎剛夾出來,就被風吹走找不到了。當然,後來這個紙團又找到了,就這樣崇禎的內閣大臣就齊裝滿員了。

此時內閣大臣是清一色的東林黨人,然而這些人並沒能使大明中興。在此說一下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東林黨人,一方面東林黨領袖品德高尚,但另一方面中下層東林黨人敗類很多;一方面東林黨主張廣開言路,減輕賦稅,發展經濟,但另一方面對明朝復興大業,他們並沒真正做出任何大的功績。夏允彝的評論最為公允,他說:“平心而論,東林黨人中也有很多敗類,攻擊東林黨人的人當中也有很多節操清高獨立的人,只是反東林黨的人的領袖比起東林黨的領袖的道德操守差若天淵而已。東林黨人很在行清議,在籌謀殺敵制約胡虜上卻完全沒有實際行動;攻擊東林黨人的人說自己被孤立被怨懟,但是他們也沒有為朝廷振興哪怕一條法規或朝綱,只是以刻薄的攻擊技巧取勝罷了。這些人都有什麽好埋怨的呢?都是對國家大事於事無補的人啊!”6

內閣大臣搞定,崇禎開始任命六部大臣,別不多說,咱們只講跟遼東戰局有關的兵部。崇禎在罷免閹黨出身的兵部尚書崔呈秀後,因兩次寧遠大捷的功勞而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在接見袁崇煥時,崇禎問袁崇煥有何恢復遼東的良策。

袁崇煥說:“臣關於收復遼東的思路有三點:一,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當前守遼部隊來自四面八方,尤其南方士兵,既不適應北方天氣,又不願在邊關久留,因為遼東和自己利益毫不相關,因此作戰貪生怕死。而如果用遼東本地士兵,則他們為保護妻兒,退無可退,必然死戰。聖上如果要和女真決戰,就必須訓練一支精兵,這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守遼土用遼人是最佳選擇,這樣既省糧餉,又可克敵。”

崇禎:“好一個以遼人守遼土,朕準奏。愛卿接著說。”

袁崇煥:“第二點,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我軍和女真賊寇作戰,此前所以屢敗就因為我軍短於野戰,女真鐵騎天下無敵,我軍強項是紅夷大炮,但這只能用來守城,臣所以兩次大敗後金,全憑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在需要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偶爾也可與女真野戰,然而必需速戰速決,不能拖延。另外所謂和為旁著就是要爭取時間加固城防時甚至不得不主動與敵人議和,這是輔動性戰略,一切都為以後徹底消滅敵人做準備,聖上以為如何?”

崇禎聽到“議和”後稍稍遲疑了一下,但還是說:“或守或戰,全憑愛卿。”

袁崇煥繼續說,“三,法在漸不在急,在實不在虛,必須穩紮穩打,不能給敵人任何可乘之機。”

崇禎:“朕既然封愛卿為督師,節制天下兵馬,自然相信愛卿,這些具體戰術不必細陳,朕只關心一點,多長時間能收復遼東?”

袁崇煥:“只要聖上始終如一相信臣,五年復遼。”

崇禎:“好,請愛卿以國家天下為重,早日凱旋。”

袁崇煥:“可是臣還有事放心不下。”

崇禎:“什麽事?愛卿只管奏來。”

袁崇煥:“臣在外帶兵,必會遭小人妒忌和敵人的反間計,聖上在朝中,臣在關外,還請聖上與臣同心,臣不顧自己性命,一定要兌現承諾,請聖上在未來五年內不要聽信他人挑唆,只等成敗來對待臣。”

崇禎:“朕既然用愛卿,自然信任有加,至於說中敵人反間計,朕自信還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愛卿盡管放心。”

袁崇煥:“五年復遼是各方面都達到最佳時方能做到,這需要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

崇禎:“愛卿放心,朕會下旨讓各部配合你的。”

袁崇煥:“既然聖上答應臣的一切要求,臣再沒什麽可說的,唯有以死報答聖上知遇之恩!”

袁崇煥所說的五年復遼如同兒戲,強大的後金豈是五年就能打敗的?事實上,五年平遼夢未醒,後金鐵騎已破關。當時在場的許譽卿就問袁崇煥,對於五年復遼有多大把握,袁崇煥說:“聊慰上意。”——只不過是想讓皇上高興一下而已。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更何況君前更無戲言。袁崇煥把自己在皇帝面前做的承諾都當兒戲,試問這種人有什麽可能去在明末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