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擴張(第3/4頁)

拿下遼陽、沈陽後,努爾哈赤開始對遼西發難了,廣寧成了他的首選。

廣寧巡撫是王化貞,他面對努爾哈赤,打算主動進攻,他說只要有六萬精兵就能蕩平努爾哈赤。但遼東經略熊廷弼卻不同意,熊廷弼主張集中力量堅守廣寧以控制遼西走廊,等後金軍疲憊時再反擊。於是兩人爭了起來,熊廷弼雖然是經略,節制遼東,但是他駐紮在山海關,實際上只能指揮山海關的明軍,而王化貞卻能指揮得動整個遼東的明軍,此外,內閣首輔葉向高、兵部尚書張鶴鳴、魏忠賢等都是王化貞的堅強後盾,所以熊廷弼根本無法讓僅僅在官位上是自己下級的王化貞聽招呼,於是只能按照王化貞的方案來。

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十八日,努爾哈赤率軍五萬進攻廣寧。

面對努爾哈赤的兵鋒,王化貞布置了三道防線:

第一道,三岔河。沿河呈一字形防線。

第二道,鎮武堡、西平堡、閭陽驛。呈品字形防線。

第三道,廣寧城的國字形城池防線。外圍兩道防線總兵力才三萬人,不可能擋住努爾哈赤。

相比之下,還是熊廷弼的方案可行,廣寧城墻堅固,附近有山可以作依托,對於善於野戰的後金軍來說,是可以挫敗其攻勢的,可惜熊廷弼沒有實權。

二十日,努爾哈赤對廣寧開戰,他迅速突破第一道防線。

二十一日,努爾哈赤進攻西平堡。羅一貫堅決抵抗,李永芳在城下招降,派使臣勸說,羅一貫說:“難道不知羅一貫是義士嗎?”隨後斬殺來使,並針鋒相對,在城上豎起招降旗,讓李永芳投降,因而遭到後金更猛烈的進攻。此時熊廷弼派劉渠來援,王化貞派孫得功、祁秉忠增援,三路會師前進。努爾哈赤分兵一半攔截援軍。

二十二日,劉渠率軍與後金軍交戰。八旗鐵騎拈弓搭箭萬箭齊發,明軍幾百人被箭鏃射傷,於是明軍紛紛舉起盾牌,此時孫得功卻大喊:“兵敗了!為何不逃,難道兄弟們不要性命嗎?”

打仗的時候,對於處弱勢的一方,如果有人喊一嗓子兵敗了,後果就會像家禽聽見鞭炮聲炸了窩一樣。孫得功邊喊邊逃,明軍迅速潰散。劉渠的坐騎被絆倒,他栽下來後慘遭殺害。祁秉忠身中兩刀、三箭而死,援軍三萬人全軍覆沒,孫得功僅以身免,他趁亂逃入廣寧城。

努爾哈赤在殲滅援軍後,集中兵力攻西平堡,後金軍用楯車撞城、豎雲梯攻城。羅一貫知道,不會再有援軍,不會再有希望,對於勝利,他已不再奢求。但他仍然決定堅守,因為他認為自己有這個責任,於是他下令堅決用火炮和弓箭抵抗,後金的死屍堆得與城墻齊平。激戰中,羅一貫的眼睛中箭,此時城內的士兵已放出了最後一支箭,發射了最後一枚火炮。後金軍一聽沒炮聲了,紛紛豎起雲梯登城,羅一貫對京城行叩拜禮,說:“臣力竭矣!”自刎而死。剩余將士繼續抵抗,在城墻上短兵相接,在城裏巷戰,肉搏廝殺,明軍全部戰死,血肉橫飛,屍橫遍野。羅一貫以三千人抵禦後金五萬人的進攻,殺敵七千人(據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為廣寧的陷落書寫了悲壯的一筆。

得知西平堡失守消息後,王化貞連夜督促加強防禦,然後就睡覺了。但還沒等他睡著,就聽見隨從大叫:“快跑!”王化貞跑出臥室,看見城內士兵百姓奪路而逃,於是也跟著跑了。到了城外,卻發現一個敵軍都沒有。這莫名其妙的一切,起源於兩個月前王化貞派孫得功勸降李永芳,而孫得功卻被李永芳策反成功。於是就有了前文他喊敗了的一幕,他這次逃回廣寧後將城門打開,於是有了城內的混亂。

隨後孫得功派人請努爾哈赤入城,努爾哈赤不信廣寧來得這麽容易。他率軍來到城外,讓大軍進城,他自己則在城外觀望,怕中伏兵。

此時孫得功帶著剃成豬尾巴辮子頭型的一幫人,吹喇叭,奏嗩呐歡迎努爾哈赤入城,努爾哈赤還是不信。幾十年戎馬生涯,使得努爾哈赤除了自己之外,不會相信任何人,幼年不幸的他只認可經過殊死搏殺後取得的勝利,勝利來之不易是常態,來得太容易的東西,往往並不應該屬於自己,所以努爾哈赤仍舊拒絕進城。

就在孫得功等人吹拉彈唱的同時,在廣寧居住的女真人也來迎接努爾哈赤,歡慶廣寧城“回到人民的懷抱”,可他仍半信半疑。畢竟這些女真人已經在廣寧城多年,是否歸化明朝都是未知數。

最後,努爾哈赤派自己的兒子們入城搜查,得報一切正常,他才放心進城了。努爾哈赤幾十年戎馬倥傯,到目前未嘗一敗,與他生性謹慎有很大關系,謹小慎微地周密計劃下一步的行動,而真到了危急時刻也敢於放手一搏,押上賭注,正是這種膽大心細的風格使得努爾哈赤每戰必勝,而政治與軍事的手段往往是不同的,就打仗而言需要的是心思細,而就搞政治而言需要的則是心胸寬,從而能得人心,這一點,都被努爾哈赤拿捏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