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擴張

明軍搬運炮彈,裝填火藥,瞄準點火。後金軍扛著雲梯,手握大刀,呐喊著沖向城墻,有幾發炮彈在後金軍中爆炸,頓時血肉橫飛。這時有部分人馬已沖到城墻下,架起雲梯,士卒飛速攀緣而上,但明軍居高臨下,見後金軍靠近城墻,便以火銃掃射,子彈急雨般傾瀉下來。後金軍攻城士卒一排排倒在血泊中,但仍前赴後繼沖上去。這就是沈遼之戰的場景。

熊廷弼被罷官後,遼東又發生了饑荒,此時不戰,更待何時?!努爾哈赤迅速發動了沈遼之戰,即對沈陽、遼陽發起進攻。

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初十努爾哈赤兵臨沈陽城下,他先派人挑戰,守將賀世賢出城迎戰,後金軍佯敗,賀世賢緊追不舍,追著追著就掉進了後金軍的包圍圈,他在激戰中身中四箭,部下勸他退向遼陽,他說:“我身為大將,不能保全此城,有何面目見袁經略(袁應泰)?”說罷繼續拼殺,又殺敵騎數人,最終身中十四箭而亡。主將已死,努爾哈赤用雲梯攻城,就出現了本章開頭的一幕,後金軍從城東北角挖土填平壕溝。城上連發火炮,因發炮過多,炮膛過熱,無法繼續開炮。後金軍蜂擁越過壕溝進攻東門,城內的蒙古人作為內應將城門打開,後金軍攻入沈陽,城內軍民七萬人被屠殺。

正在激戰時,明將陳策率手持竹竿、長槍、大刀、利劍的步兵來援,被後金軍騎兵砍殺得全軍覆沒,陳策戰死於渾河邊。渾河南五裏外一萬明軍步兵布置戰車、槍炮防禦,此外還有三萬騎兵來援,努爾哈赤親自率軍迎戰,其子皇太極也率軍殺來,大敗明軍,明軍殘部潰散,後金終於牢牢控制了沈陽。

八天後,三月十八日。努爾哈赤率領六萬大軍來攻遼陽,“旌旗蔽日,彌山亙野,莫測首尾”。十九日遼東經略袁應泰在環城壕溝中倒滿水後,親率總兵侯世祿、姜弼、梁仲善共五萬人迎敵。梁仲善見後金軍已到,拍馬殺入,侯世祿、姜弼正要接應,卻被後金軍截住。努爾哈赤親率後金軍突入明軍陣內,據朝鮮《光海君日記》記載,努爾哈赤突入明軍陣內時被包圍,他對手下人說:“只要我們後退一步,就死定了,一旦有危急,你等需先殺我,然後退去。”危急時刻,皇太極率軍殺到,奮力沖殺,明軍潰退,袁應泰手刃逃兵多人,還是沒用,只得退入城內,此時明軍已損三分之一,還剩三萬人,梁仲善戰死。

二十日,三萬明軍與敵繼續交戰,袁應泰親自督戰,明軍火炮齊發,後金受挫。努爾哈赤令綿甲兵推楯車抵禦炮火前進,此時後金最大的障礙就是壕溝內的水,於是努爾哈赤派人將城西大閘掘開,壕溝中的水一泄無余。隨後後金軍踩著泥越過壕溝沖來,明軍潰敗,許多人被擠進壕溝,壕溝沒排凈的水都被染紅了,殘部退入城內。

二十一日,後金內應在城內放火,城內大亂,後金軍殺入。遼陽的百姓大多沒有氣節,開門迎候後金軍,許多婦女還要打扮一番,袁應泰自縊而死。

遼東巡按禦史張銓在遼陽城內被俘,努爾哈赤讓他下跪,張銓說:“我身為大明天子大臣,怎能向你屈膝?”後金各貝勒持刀相逼,張銓引頸而待,皇太極試探著問他:“我敬佩你的忠義,願意將你送回明朝。”

張銓:“我力不能殺賊,無顏回去,只求一死,願死後歸葬明朝故土。”

皇太極被張銓的忠義感動,希望能勸降成功,於是說:“昔日宋徽宗、宋欽宗身為皇帝,尚且被我祖先攻破都城,屈膝下跪,你只是一個臣子,何必自苦如此?明朝皇帝昏庸,閹人專權,不如你輔佐我大金皇帝,如此足以讓你施展平生所學。”

張銓不為所動,“如果投降你們,我將遺臭萬年,你們雖想讓我活,但我卻只想一死,我死,則可流芳百世。”

皇太極見他志不可奪,於是下令將他縊死,厚葬。(《明史》記載為張銓自縊而死)

戰役結束了,此戰是明清軍事沖突的高潮,標志著雙方形勢的轉化——明朝在遼東統治終結,後金在遼東統治確立。遼陽在後金的勝利聲中被拿下了,隨後努爾哈赤遷都遼陽,至此遼東全攥在努爾哈赤手中。

努爾哈赤控制整個遼東後,非但沒有大喜,反而更增添了憂患意識,他對各位貝勒說:“為君者能以至公之心勤奮治國,則天命能夠永享,如若不然,必有改朝換代。人中一心為公且勤奮的,天命其為國君,國君從人中找一心為公且勤奮的為大臣。今後朕的子孫如能公誠存心,勤勞理政,則必蒙天佑,天佑者誰能敗之?朕對於國家之事,是非臧否,都以至公來斷,所有興兵出獵,一切軍國大事,朕必身親其勞,從不敢貪圖安逸,朕之所以蒙天佑能有今天,就是因為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