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乘風破浪(一六九七~一七○二年)(第3/12頁)

沃平並不是人人都身無分文。那裏有酒館經營者、碼頭工人、商人、制帆工人、妓院老板、民宿主人,甚至還有財富中等的官員與船長。幾位傑出的工匠也住在這一區,包括一位為女王制作馬車的“萊西先生”(Mr.Lash),以及釀酒商雅托維(Altoway),他的酒桶裏隨時存放著價值一千五百英鎊、等著被送到口渴城市的各式啤酒和麥芽酒。[23]倫敦的給水極度不衛生,因此所有人都喝啤酒,包括孩童在內。附近是羅伯茨船廠(Roberts’s boatyard),在這裏勞作可以觀賞到最具吸引力的景點:處決碼頭。海軍法院(Admiralty Court)會把被判死刑的海員與被抓到的海盜送到這裏,讓他們去見自己的上帝。

十八世紀初的物價與工資

十八世紀初的物價與工資-續表1

十八世紀初的物價與工資-續表2

如果範恩生長在沃平,他會看過無數吊死海盜的景象,包括一六九六年秋天,埃弗裏五名船員的行刑,以及一七○一年五月威廉·基德與其他四名海盜被處死。當時範恩大概還是個孩子,但那個年頭沒有人會錯過處決,那是最熱門的娛樂。

熱鬧會幾天或幾周之前就在馬歇爾希監獄(Marshalsea)或新門監獄(Newgate Prison)登場。遊客會用小錢賄賂警衛,以求可以睜大眼睛看著死刑犯。行刑那天,數千人會擠在大街上,一路排到沃平,等著看囚犯搖搖晃晃走出來,被綁進囚車,由看守與海事法庭執法官(Admiralty marshal)一路護送。想目睹囚犯的民眾簡直是人山人海,通常三英裏路(約四點八公裏)就得走上兩小時。行刑隊伍抵達處決碼頭時,歡欣鼓舞的群眾擠在河岸與碼頭邊,堵住沃平階梯(Wapping Stairs)及退潮時露出的爛泥。絞刑台立在泥巴上,後頭是為了那即將發生的事件而不停移動以尋找最佳觀景位置的數百艘客船。[24]

範恩會看著埃弗裏的船員說出遺言。目擊者表示,每一名海盜都會表示懺悔,不過約翰·斯帕克斯(John Sparcks)表示,他只後悔他們在莫臥兒帝國皇帝船上幹下的“可怕暴行”。他說:“偷走(‘查理二世’號)不過是件小事。”[25]說完遺言後,他們一個接一個被帶上絞刑台,在亂踢亂喊中被吊死。最後一個人不再抽搐之後,治安官的副手會把屍體拖進爛泥地,綁在木樁上,讓他們緩緩被將湧上來的浪潮吞沒。隔天一早,退潮會露出他們腫脹的屍體數小時,直到下一波漲潮再度蓋住他們。依據慣例,海事當局要等他們被浪潮沖洗三次後,才會移走屍體。治安官副手會將大部分海盜埋在淺墓穴或是交給外科醫師解剖,不過,知名海盜則會用焦油(tar)裹起來,放進鐵籠,吊在河邊顯眼處,好讓泰晤士河上上下下的水手與船夫看到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讓想成為海盜的人心生畏懼。但時間會證明,這樣殺雞儆猴是多麽無效的手段。

征水手,連拐帶騙

像貝勒米與範恩這樣的年輕人,會有許多人試圖引誘他們登船。職業水手供不應求,商船與皇家海軍的戰艦一直人手不足。有人估計,就算全英格蘭的水手都身體健康,同時在工作,也只會占商船與海軍戰艦所需人力的三分之二左右。[26]商船與海軍都歡迎志願者。自願簽約的人,海軍會提供兩個月薪水的獎賞,但接受這筆錢的人不多。[27]俗話說得好,“為了玩樂而出海的人,會把遊地獄當成消遣”。[28]只有天真無知或是像貝勒米那樣的鄉村男孩,也就是那種幻想著去冒險的人會自願上船,不過這種人還真不多。

商人不得不采取激進的手段填補船員空缺,有些人會聘用“拐帶者”(spirits)。套用水手愛德華·巴洛(Edward Barlow)的解釋,這種人會到客棧旅館,“引誘他們覺得是鄉下人或外地人,……還是任何他們覺得格格不入、找不到工作,因而在街上閑逛的人”。[29]拐帶者會承諾這些遊蕩者,如果在虛線處簽名,就給他們高薪,還可以預支薪水。那些簽下去的人後來會發現自己站在開往外海的船上,成為低薪的水手學徒,拐帶者會拿走他們幾個月的工資作為傭金。有些船長會聘請“誘騙者”(crimps),這些人會尋找喝醉或負債的水手,試圖說服他們簽名,交換條件是幫他們買酒或付掉他們的債務。如果這種手法不成,特別沒道德原則的誘騙者就會直接給喝醉的水手銬上手銬,綁架他們,鎖他們一個晚上,然後賣給商船船長。不論是哪一種情形,新水手在法律上都有義務為新船服務,直到完成為時數月或有時長達數年的旅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