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乘風破浪(一六九七~一七○二年)(第4/12頁)

跟商船相比,皇家海軍是出了名的薪水更少、紀律更嚴格,而且采取更為全面與暴力的手段:強迫入伍。強征隊(press gang)由海軍軍官帶領在街上搜索,並在棍棒的協助下,圍捕任何他們看到的水手。水手很好認,因為他們說話的方式、穿著和走路的樣子都很特別。曾經經營過旅館的作家愛德華·沃德(Edward Ward),這個時期在倫敦碰過一群水手,他形容這群人是“一窩穿著人類衣服的矮胖犀牛”。他們穿著水手外套調戲婦女,用棍棒用力敲打每一根路過的綁馬柱子,讓面前每一只流浪狗“夾著尾巴逃離惡魔迫近帶來的危險”。[31]

就算是再強悍的水手,只要強征隊一出現,他們還是會帶著恐懼逃跑。水手會在酒館上方房間一躲好幾天。曾有一名水手從倫敦逃到多佛(Dover),結果發現那裏也有強征隊。他事後這麽形容那段“囚犯生活”:“我看到強征隊還是怕到不行,走到街上就會有危險,也不能安心睡覺。”[32]有人假裝娶了酒館或咖啡館老板,如此一來,就能宣稱自己擁有房屋(homeowner),這種人是不用服海軍役的。有人則給自己弄到警員(constable)或街坊官員(neighborhood official)的身份來躲避兵役,或是幹脆簽約加入商船。[33]總之,有大批水手一起逃離英格蘭。[34]

強征隊鍥而不舍,特別是他們的隊長每抓到一個人,就可領到二十先令(一英鎊)。[35]他們會在半夜闖進民宅和民宿搜捕水手,並定期突襲正駛進倫敦及其他港口的商船。[36]已經在海上待了好幾個月或好幾年的人,在雙腳能踏上陸地、看到家人一眼,或甚至拿到工資之前,就會被拖下商船,抓進軍艦裏。有些商船的人被抓光了,連駛進港口都有問題。[37]有時候,水手從特別漫長的旅程歸來時會叛變,以免被抓去當兵;一旦控制局面後,他們會駕著小船,拋棄大船,或是在強征隊試圖登船時拿起武器抵抗。[38]如果是載著煤炭到倫敦與其他城市的沿岸小型運煤船,強征隊的雙桅小帆船一靠到旁邊,最健壯的水手會立刻躲起來。強征隊隊長大為不滿,往往會抓住船上的男孩,鞭打他們,直到他們說出眾人的藏身之地。[39]水手嚴重缺乏的時候,強征隊會闖進陶工、織工、裁縫,以及其他貧窮商人的家裏,抓走他們及學徒。依據劇作家與說明小冊撰寫人約翰·丹尼斯(John Dennis)在一七○五年寫的內容,這些人“像狗或犯下最壞的罪行一樣,被趕出自己的家”,通常連衣服都沒來得及穿。許多人因衣不蔽體而死,“活下來的人”因為缺乏相關技能,“也沒什麽用”。[40]乞丐、無業遊民、街童被強征隊無情抓去。許多不習慣海上生活的人,就再也沒有機會見到英格蘭了。[41]

數千名男孩與男子因為這些各式各樣的手段,每年離開英格蘭去到海上。在這群天真、運氣不好、鋌而走險的人裏面,有兩個即將讓大英帝國的貿易戛然而止的男孩。

傳奇的黑胡子

一七○○年,日後會成為黑胡子的愛德華·蒂奇,當時已是經驗豐富的水手。他生於一六八○年前後,可能是布裏斯托爾或附近一帶的人。[42]布裏斯托爾是英格蘭第二大港,也是大西洋越洋貿易的中心。蒂奇顯然生於還算富裕的家族,甚至可能是有聲望的家族:他受過教育,因此與大多數的水手不同,他是能讀能寫的。在布裏斯托爾一六九六年的稅務記錄裏,沒有“蒂奇”這個名字,也沒有發音類似的“Taches”“Teaches”或“Thatches”的名字。[43]那一年,是布裏斯托爾這個時期唯一留下完整記錄的一年。歷史學者因而推測愛德華·蒂奇是假名。他可能花了很大的力氣隱藏自己的身份,以免讓親族蒙羞。即便如此,他可能與格洛斯特(Gloucester)附近的蒂奇家族有親戚關系。[44]這個家族的托馬斯·蒂奇(Thomas Thatch)一支,在一七一二年搬到布裏斯托爾,租下離該市碼頭只有一個街區的房子。

黑胡子蒂奇又高又瘦,還有你可能已經猜到,他長著濃密的胡子。這些外貌特征是見過他的人描述的。他死後,雕刻師科爾(B.Cole)替《海盜通史》數個版本準備的三張肖像,也反映出這些特點。三張肖像中,蒂奇都擺著自信滿滿的姿勢,一手放在臀部上,另一手舉著水手刀,他的部下則在身後的港口攻占一艘大型商船。在另一幅托馬斯·尼科爾斯(Thomas Nicholls)與詹姆士·巴塞爾(James Basire)的十八世紀雕版畫中,蒂奇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糾結的胡子兩端冒著煙。[45]

蒂奇聰明能幹,極具魅力,這些特質讓他在服務過的商船或海軍軍艦裏,得以快速地晉升。在這段時間,他學會了操作大型武裝帆船的技能:操帆、射擊、搏鬥術,以及最重要的航海術。蒂奇和埃弗裏一樣經驗豐富,能操控當時最強大與最復雜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