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海盜的黃金年代(第2/4頁)

除此之外,部分海盜也有政治上的動機。黃金年代是緊接著安妮女王(Queen Anne)駕崩後出現的,當時,安妮女王那同父異母的弟弟詹姆士·斯圖亞特(James Stuart)試圖成為繼任者,卻因為天主教徒的身份無法取得王位,最後由新教徒喬治一世(George I)繼任,成為英格蘭與蘇格蘭的新國王。喬治一世是德國王子,對英格蘭不甚關心,也不懂當地語言,許多英國人無法接受這個結果,依舊效忠詹姆士與斯圖亞特家族,其中就包括許多未來的海盜。好幾位黃金年代早期時的海盜,其實是由牙買加總督阿奇博爾德·漢密爾頓(Archibald Hamilton)扶植的,而漢密爾頓正是斯圖亞特家族的支持者,他顯然是希望利用這支反叛的海上勢力,支持後來意圖推翻喬治一世的起義。美國馬薩諸塞普羅文斯敦(Provincetown)維達遠征隊博物館(Expedition Whydah Museum)的肯尼斯·肯寇(Kenneth J.Kinkor)表示:“這些人並不只是那些酒館的鬧事之徒。”[5]

巴哈馬的海盜幫派極為成功。在全盛時期,他們成功阻斷了英國、法國、西班牙與它們的新世界帝國的聯系;他們切斷了貿易路線,成功制止運送奴隸到美洲與西印度群島的大型農場,並中斷了兩塊大陸之間的信息流通。英國皇家海軍原本只是抓不到海盜,後來變成害怕遇上他們。當時的“錫福德”號(HMS Seaford)護衛艦,盡管配備了二十二門大炮,受命前往保護背風群島(Leeward Islands),但艦長報告說,航行時如果得對抗這批海盜,會面臨“被壓制的危險”。[6]到一七一七年時,海盜勢力強大到不僅會威脅船只,還能威脅所有的殖民地。他們占據背風群島的英國前哨站,威脅入侵百慕大,還反復封鎖南卡羅來納(South Carolina)。部分海盜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起驚人的財富,買下商人、大農場主,甚至是殖民總督本人的忠誠。

官方把海盜塑造為殘酷危險的怪物、強暴犯與殺人狂,這群人會因一時興起而殺人,並以虐待孩童為樂。有些海盜的確如此,不過,這類故事大多經過刻意誇大,目的是動搖半信半疑的人民。美洲的船主與大型農場主驚駭地發現,殖民地有許多老百姓把海盜視為人民英雄。馬薩諸塞的領袖人物、清教徒牧師科頓·馬瑟(Cotton Mather)對波士頓“有罪的”平民普遍支持海盜而感到憤怒。一七一八年,南卡羅來納當局準備審判海盜幫時,同情人士卻劫獄救出海盜船長,還幾乎控制了首府查爾斯頓(Charleston)。[7]同一年,弗吉尼亞總督亞歷山大·史波斯伍德(Alexander Spotswood)也抱怨“人們在懷抱分享不正當財富的希望時,非常容易倒向並支持這些人類害蟲”,並補充稱自己的殖民地裏有“眾多海盜支持者”。

海盜的遺跡浮現

我第一次動念想寫下這群特別的海盜時,是與未婚妻坐在伯利茲(Belize)海岸外一座小島的棕櫚樹下。伯利茲是英格蘭海盜與加勒比海盜建立的中美洲國家,在今日的日常生活中,這個國家仍使用著十七世紀晚期的海盜用語。在三百年前,這裏和我的家鄉美國緬因州一樣,是個無人地帶,荒涼的海岸線上布滿小島,這裏稀稀落落的土著人口尚未受到歐洲人統治。我幻想著,島嶼遠方出現一根船首斜桅(bowsprit),接著,一片片船帆及用瀝青接合的船身映入眼簾,小船側面突出一排炮口,象征死亡的骷髏頭旗幟在主桅上飄動。那艘船看起來再真實不過了,船上設備一應俱全,散發著帆布的氣味,粗麻繩上有著粗糙的絨毛。不過,船員的面貌就沒那麽清晰了,反而看起來像一些流行文化塑造出來的形象,頭巾(bandana)與耳環、一眼戴眼罩、一腳是假肢、船長肩上站著鸚鵡、到處都是刀劍與朗姆酒酒瓶;再不然,就是身上掛滿飾品的男人,帶著一絲邪惡的微笑,不時叫嚷著陳腔濫調,“啊啊啊!”地吼叫著。我發現,雖然電影與周邊商品讓海盜十分熱門,我依舊不清楚他們的真實面貌。他們來自何方?是什麽驅使著他們行動?他們如何劫掠財物?有哪些人帶著金銀珠寶逍遙過活嗎?

我們沒有現成的好答案。大部分海盜書籍、電影與電視節目,持續利用相關的海盜神話,而沒能區分文獻與可證實的虛構事件。那些故事大多可回溯到一七二四年的《最惡名昭彰的海盜搶劫謀殺通史》(A General History of the Robberies and Murders of the Most Notorious Pyrates,又作《海盜通史》),這本書的作者化名為查爾斯·約翰遜船長(Captain Charles Johnson)[8]。那些作品關注的對象一般不是真正的海盜,而是早期的加勒比海盜跟私掠者,他們是比較體面的人,而且行動大多獲得官方許可。亨利·摩根、威廉·基德,或是威廉·丹皮爾等人的生平,則有浩如煙海的文獻記錄著。歷史的確留下優秀的綜述,然而,它們關注的重點是海盜制度,而不是特定海盜的生平。本書采取的傳記式寫法,則提出一套完全不同的問題,呈現出通常被忽略的關聯、動機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