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勤行”的手藝張強口述(第2/7頁)

定:什麽叫家夥鋪?

張:就是做紅白喜事用的家夥啊,鍋碗瓢盆,家夥嘛,家夥鋪王家。還有一個是大坑李家,因為人家有地,過去北京城裏沒有墳地的那些人,買坑口。

定:這是怎麽個意思?我還真不懂。

張:剛解放的那會兒,到1955年、(19)57年、(19)58年以前人死了都是埋呀,土葬。那時候窮人多,窮啊,沒有墳地,就到這兒來買一坑口。他們就賣坑口。

定:這塊地都是他的地?

張:對,解放以前都是他家的地。這就是大坑李家,大坑嘛。

定:那都賣光了他不就沒地了嗎?

張:一個墳頭才占多大地方?周圍還可以種地呀,種老玉米種高粱。

定:賣墳地完了就給人管墳地是嗎?

張:不管,不管看墳,就把坑口賣給人家就完事大吉。看墳那是另外一回事,您得單給錢。

定:這些買坑口的窮人都不找人看墳?

張:沒有看墳的,就是埋到那兒以後,逢年過節呀,咱說這過年過節可不是春節啊,是死鬼節,什麽鬼穿衣呀這個那個,到那個時候來上墳。

定:就是七月一、十月一,還有嗎?

張:就這兩個。到天兒涼得穿衣呀,鬼穿衣嘛。上墳什麽目的呢,就是去了以後,給墳頭培點土,壓兩張紙,就說明這人還有後。這墳頭成年累月沒人管的這個,就說明家沒後了,就這麽點事,其他沒有什麽意義要我說。到1955年北方交大占這塊地方建學院的時候,都得通知人家,然後起靈,起走。那會兒不給多少錢,給個十塊八塊了不起了,給你個火匣子錢就完了,有的就弄一個小壇裝到裏頭就埋了。(一九)五幾年那會兒就這樣。最遲的時候是1964年,還有棺材。到1965年以後就沒有了,1965年以後就“文化大革命”了。

定:那個時候這邊還是農村吧?

張:整個西直門外頭沒什麽東西,高梁橋一直往西,全是地。那時候不是這種水泥路,都是大青石頭。後來把大青石頭扒了以後修的現在這個柏油路。31路、32路(公共汽車)打一開線兒,就從來不走這邊,走白石橋那邊。32路就是從動物園頭裏那兒,西直門那北城門樓子那兒發車。現在西直門立交橋北邊、東邊那一塊,過去是32路總站,這麽一個彎兒,半圓弧似的彎兒,就朝德勝門那邊拐去了,然後護城河在外邊,這一個彎兒,繞過去,現在薊門橋,正好是一個吊橋,到晚上吊橋起來,誰也進不了城了就。護城河兩邊全是柳樹,比現在好,不是說河就挨著城墻,不是,中間還一條輔道呢。

定:就是說那些年這條路就比較背了?

張:那是啊。夏天的話一到下午4點來鐘就沒人啦。現在都填嚴啦,原先什麽模樣誰也看不見了。什麽也看不出來了。

定:那時候西直門外是不是莊稼戶比較多啊,還是做這些各種各樣事兒的人多?

張:還是種莊稼的人多,都是農民。1961年的時候就都入社了……哎,完啦,一晃幾十年就都過去啦,西直門城墻也都沒啦。注71城墻我都爬上去過呀,那時候沒人管。1959年以前,天安門要舉行什麽舞會什麽的,沒有這麽多警察,天安門廣場就分成幾塊,這一塊是北大的,那一塊是清華的,那一塊是航空學院的,圍成圈兒,你愛上哪圈兒上哪圈兒玩兒去。隨便玩兒。不戒嚴。

2.廚子李家

定:您不是說三大戶嗎,您姥姥家是其中一戶?

張:我大姥爺二姥爺三姥爺全是廚子,姓李,廚子李家。廚子李家在當時還是挺什麽的,就是手藝比較好。都是跑紅白棚子,大棚。

定:跑大棚掙的錢多嗎?

張:那個時候多不了。一個事兒下來的話人家有時給小米兒,小米兒也是折成錢啊。當時沒多少錢,掙錢你甭想。可是我姥姥他們家是又種地又外頭跑大棚。那時候還是不錯的。他們家自個兒有地,得有十多畝吧,都是園子,就是房子周圍那園子地,種菜的。我記得那時候還挑著挑兒賣菜去呢。比如說這家今天有紅白喜事請他去就去做廚子,沒有的時候就在家種地。

定:他們什麽時候到北京來的?

張:什麽時候到北京來的?那我還真不清楚,反正我知道祖祖輩輩他們就在這兒,是漢族。我姥姥也是北京人,哪個村的不知道,我沒見過就都沒了。姥姥姥爺我都沒見過。就是說沒解放的時候去世的,所以我對我姥姥姥爺沒有任何印象。

定:你們家這支是幾姥爺的呀?

張:我們家是二。我母親是二姥爺屋的。我母親這輩兒的話呢,我有兩個舅舅,就是我母親的娘家哥哥,早就去世了。他們就在農業社,社員,都在咱們北下關大隊,入社了就。他們排行是行五行六,五舅六舅麽。三個姥爺都住在那一個院兒裏頭,沒有南房,就是東西房。不是磚瓦房,都是土房。那頂兒都是土頂。我記得年年往上抹泥,往上招呼。我小時候還跟他們和泥去。墻框是磚的,中間是土的,夾心兒,那墻也厚啊。外頭是燒柴鍋,屋裏是炕,前沿兒炕,火炕,那會兒哪兒有生火那麽一說呀,沒有爐子。外頭摟柴火去。到晚上燒炕,早晨做飯。以後到什麽時候了就?可能是日本(人)來了以後了,家裏就比較緊張點兒了,就分家了。但是都是住在一個院兒裏頭。東頭一間三姥爺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