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要緊的是門第 張壽蓉、張壽崇口述

時 間:1999年1月19日

地 點:北京東城區張宅

訪談者:定宜莊

[訪談者按]與老北京人談天,常提到舊日京城有“八大宅門”,但我迄今未聽到誰能把這八家說全。反正有兩家是必提的,一個是金魚胡同那家,一個是秦老胡同增家。而其中的金魚胡同那家,尤其是舊日“大宅門”的代表。

“那”不是代詞,是姓,讀nā 音。那家,指的是內務府鑲黃旗滿洲、清末軍機大臣那桐的宅邸。那桐在清末政壇上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史稱:“清光緒初,滿部員之最負時望者為榮祿、端方、那桐,皆於部中最有權,當時所謂紅人也。”注205京城百姓稱其為“那中堂”。注206那中堂的府第即“那家花園”始建於清光緒朝,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金魚胡同1號,是老北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宅門,它曾是清朝與民國兩朝官員和達官顯貴的政治、交際場所。這裏在清末招待過外國公使,民國時國務總理陸征祥和清皇室又都在這裏設宴歡迎過孫中山和黃興,孫中山還在這裏發表過重要演講。許多京劇名角如楊小樓、余叔巖、梅蘭芳也曾在此演唱,可稱一時之盛。這一切都使那家花園當之無愧地成為北京乃至中國近代政治風雲和社會變遷的重要舞台和歷史見證。注207

那桐的行跡在清代官書文獻中記載甚詳,即使私人生活甚至逸聞野史,也有諸多材料出版,我對他的政治生涯、是非成敗一概不作評價。我在這裏,就像前面對清朝皇族子弟一樣,是將他和他的家族作為一個社會群體來展示的。我關心的是處於這個既不同於漢族官僚,也不同於八旗外廷文武官員的、獨特的內務府旗人圈子中的人,以及他們這個圈子形成與交往的方式、他們的日常生活,還有,就是經過這百年大起大落的興衰之後,他們後人的生活狀態以及對舊日榮華所具有的記憶。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們憑借通婚建立起的極其復雜緊密的社會關系,其中又尤以他們與王府之間的婚姻最值得注意和耐人尋味。互通姻婭,這是統治集團內部結構組合的重要方式。細察內務府世家的婚姻網絡以及他們如何通過這樣的網絡保存及伸展相互間的勢力,是政治史中不可忽略的內容。同時,如這篇口述提到的那桐兩個女兒與一個孫女分別嫁給慶王奕劻兩子一孫的姐妹嫁兄弟與“姑做婆”婚姻,以及一個口述中提到的索家姐妹分別嫁與醇親王(光緒之弟、宣統之叔)府載濤、載洵兄弟家的婚姻等等,都提示我們內務府臣僚與皇室王公間存在的“主子”與“奴才”特殊的緊密關系,亦可見形成於他們之間的婚姻圈具有的特別狹小的特點。此外通過訪談還可以展示的,一是身處其中的家族中人對此有什麽樣的感受和評判,張壽蓉說“反正那時候門第是太要緊了”,就是一語中的的一例。二是我做口述之前從未注意到的,就是當這個官僚集團已經傾覆並且勢力不再的時候婚姻網的仍然延續,這既表現了他們這個家族與社會圈子相對於政治的變遷要較為滯後和緊密,也表明了他們雖屢經政治風浪互相間卻經久不變的認同。

在這層意義上,對這個群體的敘述,可以看作是本書上編對“府門兒”群體的延續和補充,二者是應該結合起來看的。

那桐官服照注208

張壽蓉、張壽崇為姐弟,他們的父親紹曾是那桐的兒子。對金魚胡同那家這個曾經煊赫一時的大宅門,我選擇5人做了3份口述。這5人分別是那桐的孫子孫女、五服以內的堂孫女,以及這個堂孫女的親戚蔣家姐妹注209。這就好像一顆石子入水泛起的漣漪,一波一波蕩漾開去,觀賞水紋的時候,如果能在看石子入水之余,也看看由它激起的整個水波動態,方才有趣。何況它的邊緣,很有可能是另一波水紋的中心。注210

張壽崇(1921—2002),生前曾任北京市政協常務委員、北京市民委副主任,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等職。其父紹曾(1892—?)一直未任過高職,與其祖父那桐共同在那家花園生活。張壽崇也在祖父家的這所花園裏長大成人。在天津公學、天津新學書院讀完小學、中學。1941年考入燕京大學西語系,燕京大學停課後,1942年再次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畢業後未謀職業。其間曾出資興辦福興汽水廠,後因資金和管理問題停產,1951年轉讓。1955年到東城區人民委員會民政科正式參加工作。1959年東單區和東四區合並為東城區,張壽崇被任命為東城區政協的副秘書長。1981年後任政協副主席,此後在此職位上連任九屆委員、四屆副秘書長、四屆副主席。並擔任北京市政協常務委員。直至1998年退休。這樣的經歷在北京市各區縣政協中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