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我講的故事,您在別處聽不著(第2/9頁)

定:就是閑散宗室。

何:對了。後來就到我祖父了,到我祖父跟我這大爺爺了,這閑散就下來了。

定:那您祖父的父親呢?

何:我祖父的父親?他們兩個人哪,就是我祖父的父親跟母親,一塊兒死的,聽說是吸鴉片成性,可能是有了我祖父之後,那會兒,他們吸的。那會兒就說是抽大煙抽死了。

定:怎麽還一塊兒?

何:前後腳吧。他們家出事那年他13歲。有一件事連我祖父也說不清,就他13歲的時候,他到姥姥家去住了些日子,由姥姥家回來走到家門口,一看門上讓人給貼了封條啦,給封啦,趕緊就拍門:“怎麽回事啊?”這就過來幾個番子。番子你懂嗎?就是偵探。過去規矩宗室見了老爺都不下跪,過去有個禮節,就是請安。Kūwaran,知道這是怎麽回事嗎?Kuada,其實就是滿語念白了,Kūwaran i da(誇蘭大)注178,是官名,局長營長,說我們由姥姥家回來,看看,這是怎麽回事啊?哎,堂上有一個站班的,我祖父認得他,他把我祖父也認出來了,他是我們家的下人,是我們家的家生子兒,叫塔子。咱們旗人把這男丁啊,就是名字的頭一個字叫什麽,加上個子,就代表這是對他的稱呼。譬如安德海吧,叫安子;李蓮英,叫李子。現在有些人還這麽叫,這人姓楊,就叫楊子,實際這是滿人的叫法。這塔子呢,是我們家的家生子兒注179,我們家既然被封了,他沒地兒去,就跑到堂上給人站班去了。“哥兒”,他說,“你回來啦?”怎麽來怎麽去,跟老爺一說,“這是我們家哥兒。”老爺說行,這事也別過堂了,你給領走得了。我祖父管他叫塔爹爹,就是叔叔。這塔爹爹也不能老養活我祖父啊,就找了我們家族長,族長又找了宗人府,後來是通過誰幫忙呢,通過慶老頭幫忙,慶老頭啊,就是慶親王奕劻。就把他們倆,就是把我大爺(指祖父的哥哥)分到南苑海子裏,注180當近衛軍的誇蘭大,就是當營長。我祖父就分到樂部注181,太常寺當差。實際到那兒去就學禮、樂,就是一邊學習,國家就給養起來了,你就有吃飯的地兒了。我祖父進去的時候是光緒年啊。

定:您講的這段呢我沒太聽明白,是怎麽回事呢?您說您家讓封條給封了,送到官裏去,遇到一個你們家的家生子兒?那是把誰給送到官裏去了?

何:把我祖父。他上姥姥家住姥姥家,回來到家門口一看,喲,家讓封條給封了。到廳上一看,有我們家的家生子兒,塔子,我祖父管他叫塔爹爹。

定:你們家為什麽給封了呢?

何:我祖父也不知道。我祖父那年13歲,他上頭就一哥哥,其他的事他也說不清。就給封了。我大爺上哪兒去了也不知道。

定:就是說他後來再也沒見到他的父母?

何:沒,他父母是哪年亡的,我就不知道了。那會兒啊,咱們旗人把自個兒的親生父母叫奶奶,不叫媽,管奶媽叫媽,實際上是奶媽帶起來的,管奶媽叫媽叫得親著呢,所以說我媽怎麽怎麽著,就是奶媽。

您聽說過樂部麽?樂部從前叫和聲署,後來為什麽又改樂部呢,這是聽說啊,可能就是安排一些不吃香的皇族,不吃香的王爺,比如說惇親王注182,就是西太後的第五個小叔子,就弄到樂部當堂官來了。堂官還是最高的長官,當堂官呢沒別的,您拿份錢,國家大事可沒有您。所以我祖父家裏沒生活了,怎麽辦呢,得了,也上樂部去吧。鬼子六注183吃香吧,鬼子六人家弄洋務;七爺,醇賢親王奕哪,那都是西太後的大紅人兒,那都給安排好差事。

我不愛搞戲說,我為什麽(對那些事)記得這麽清楚?我說的東西都是我祖父親口告訴我的。我祖父為什麽研究這麽深?老頭也有野心,腦子也好使,記性也好。他13歲剛到樂部,有一次跟著光緒到萬壽山當差,當時皇帝太後要進行什麽典啊,樂部奏些禮樂,挺麻煩的,這光緒表面窩裏窩囊,背著西太後脾氣可大了,他恨不能馬上就到頤和園,一路上就跺那個轎底啊,“當當”,(皇上說)“yabu!yabu!”,就是“走啊”。他問:“皇上說什麽呢”?人說:“讓你趕快走呢,以後你好好學啊,咱們這兒有清文師傅。”打那兒起啊,給安排的清文師傅,還有蒙文師傅,學清文學蒙文,拉弓射箭。

我祖父在樂部衙門裏頭屬於培養對象,他本身一馬三箭,騎射通過,國語通過,滿、蒙也會。還有什麽呢?數弓子兒。這數弓子兒不知道你們聽說過沒有,兩只手,一手拿著一個硬木棒,不是紅木就是紫檀吧,站直身體,自己數數,用滿語數數,看你的臂力究竟能堅持多久。這滿洲人過去尚武,過去評個職稱,起碼是一馬三箭。(用滿語數1到15),這手實在不行了,把這棒子擱一邊了,把這膀子啊恢復了以後,接著還要練,很辛苦的。你在拉弓的時候你射出多少支箭,練好了,要不然弓這麽一拉,射兩箭你的膀子就不行了。這個數弓子兒,我想啊,就是打彈弓,拿那彈子,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我祖父練就了一手好弓箭和好彈弓,寫得一筆好書法,滿文、漢文,甚至於他的滿文和漢文的字近似於筆帖式。這個證明我們那老老頭還是挺有信心的,他說那會兒我祖上把這差事丟了,我把這差事找回來,我在樂部怎麽也耗一個紅頂兒。所以呀,特別特別地用功。沒想到呢,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就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