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遠去的“政治名人”(第3/22頁)

慈禧太後是個不幸的女人,也是個不幸的母親,而且如果往更深層說,她還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大約是因為鹹豐帝死得太早,年幼的皇子失去了父愛,顯得可憐,這都是慈禧皇太後縱容嬌慣同治帝的理由。在同治帝從幼年到青年的全部歷史中,慈禧太後更多時候采用的是一個年輕寡婦對獨子的溺愛、縱容和聽之任之,使小皇帝在很小年齡就結識了許多不三不四的壞孩子比如宮中的太監,小皇帝在這些佞臣宵小誘惑下不走正道,整日裏嬉戲遊宴,耽溺男寵,甚至常常在幾個小太監悄悄陪伴下溜出皇宮,微服冶遊,整夜整夜在南城琉璃廠、八大胡同等一些茶園酒肆、青樓妓院、花街柳巷盤桓,狎邪淫樂,流連忘返,漸漸走上墮落之路,往往直至第二天早朝時方才鬼不知神不覺潛回宮中,以致有時召見軍機大臣時還處在醉酒狀態,言語失次,且偶爾不知不覺雜以南城猥賤之事,不堪入耳。

小皇帝微服冶遊是個人愛好,不過他似乎也清楚貴為皇上這樣做並不好,所以他在南城狎邪淫樂時總是擔心遇到熟人,尤其是擔心遇到他的那些“眾愛卿”。作為皇上當然有權冶遊有權私訪,但畢竟同治帝年齡太小,太不適當。同治帝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刻意回避那些具有同好的大臣,因為那樣不是一般的丟失體面而是太過難堪,或者他也擔心這些“眾愛卿”中的哪個強臣一高興到皇太後那裏告他一狀。

同治帝這些擔心從日常情理層面都容易理解,因此他冶遊時為了避開眾愛卿,總是在那些佞臣宵小帶領下,盡量躲開那些比較高級比較講究的著名妓院,而是盡量去那些“路邊小店”或者那些躲在胡同深處的下等私娼妓館。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天長日久,也不知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同治帝終於感染上那種不潔之病。死前數日,下部潰爛,臭不可聞,洞見腰腎而死。或曰梅毒,或曰疥瘡,當然官方文書說是天花。天花,是清代皇帝多次遇到過的事情,比較好聽。

同治帝之死當然是慈禧太後溺愛的後果,由此可以證明慈禧太後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這樣不合格的母親在中國傳統社會屢見不鮮。年輕寡婦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特別是這樣的獨苗被人欺負被人輕視,總是盡最大限度給這樣的獨苗以自由,不願用嚴格的常人規矩去約束,這樣的母親內心深處總覺得沒有父親的孩子已經夠可憐了,為什麽還要過分約束他呢?如果我們將慈禧太後放在一個常人立場去理解,就應該明白她的這一系列遭遇、選擇和普通人其實並沒有什麽兩樣,只是不幸成為妃子又成為皇後,她的兒子不幸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已。

另一種愛法

慈禧太後的獨子同治帝就這樣死了,沒有留下龍種,無人繼承香火,而且同治帝本人又是獨根獨苗,無兄無弟,因此皇位繼承既不能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自動繼承,也無法采納兄終弟及的特例由親兄弟中推出一個繼承人。大清國突然面對一個權力繼承的難題。

面對這樣的難題,各種各樣的方案提出來了,但在權衡利弊後,清廷還是下決心從與皇室血緣最近的血親中選擇皇位繼承人,於是找到了醇親王奕不到五歲的兒子載湉。

找到載湉繼承皇位當然與慈禧太後有關,是皇太後意志的體現。只是過去很長時間過於從陰謀論立場看待慈禧太後對權力的貪婪,可能並不合乎歷史真相,並不合乎皇太後的想法。

載湉生於1871年,他的父親醇親王是道光帝第七子,是鹹豐帝的親弟弟,也就是慈禧太後婆家弟弟;載湉就是皇太後的親侄子。從與皇室血緣關系而論,已經沒有自己孩子的慈禧太後只能找到這樣的近親了,不可能還有比這更親近的人。

而且,從慈禧太後娘家關系說,載湉的母親為慈禧太後的親妹妹,載湉也就是她的親外甥。雙層血緣近親是載湉被慈禧太後看中的主要原因,不存在為了操縱便於控制等什麽理由。

1875年2月25日,年幼的載湉正式過繼到宮中,接替剛剛過世的同治帝,年號光緒,是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的慈禧太後對於這個過繼過來的小皇帝應該說是真情實意的,她們母子之間的感情絕非那些政治上的反對者,特別是戊戌後政治反對者所說的那樣勢不兩立視若仇讎。果真如此,在任何一個時間段,憑借慈禧太後的權勢和決斷,她都可以坦然找到理由撤換這個小皇帝。

當然,也正如許多領養孩子的中年婦女一樣,慈禧太後和小皇帝在很多年的相處中不可能對所有問題都看法一致,正常的意見分歧即便是親生母子也在所難免,這並不以親生非親生為依據。不過,如果從日常情理層面去理解他們的母子關系,由於皇上清楚知道自己是領養的,也知道自己的家、國兩個方面將要擔負的責任,更知道他的這一切都是皇太後給的,因而他對皇太後尊敬、敬畏、敬仰、佩服乃至感恩戴德,都是可以理解的,對於皇太後的交代乃至每一句話,皇上都會照單全收,認真執行,因而其性格或者說其生活習慣中慢慢養成了對皇太後的高度依賴,凡事總會以皇太後的意志為意志,並沒有養成怎樣的反叛精神。在這一點上,領養的光緒帝和親生子同治帝,對於慈禧太後來說並沒有本質差別,所謂視同己出,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