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執政府時期(第3/7頁)

沒有等待產生候選名單,兩個新執政和卸任的臨時執政就任命了六十名元老,元老隨即宣布了一百名保民院成員和三百名立法院成員的名單,霧月18日政變的發動者像對待戰利品一樣,瓜分了國家的職權。在這個分權的過程中,自由溫和派占據上風,因為波拿巴在保有勢力期間,為了恢復元氣,實行的是溫和的、共和的政策。在公民對憲法進行投票時,1793年憲法獲得一百八十萬一千九百一十八張贊成票,共和三年憲法獲得一百零五萬七千三百九十張贊成票,而共和八年憲法則獲得三百零一萬一千零七張贊成票。普通民眾關心的是他們的生活是否能得到安定,而非自己享有什麽權力,1793年憲法只得到了下層階級的擁護,共和三年憲法更差,甚至遭到了民主派和保王黨的反對,而1791年憲法也是因為滿足了人民的安定願望,才獲得普遍贊成,幾乎是得到全國一致擁護。

為了滿足共和國的願望,體現表面上的溫和,第一執政向英國提出了和解,但遭到拒絕。為了能在談判之前為自己的政府增加籌碼和勝利的光彩,波拿巴決定繼續作戰。為了激發全國人民新的熱情,三執政聯合發表布告,號召人民拿起武器為了法國的榮譽而戰。布告中寫道:“全體法蘭西公民,政府明白你們希望和平,政府甚至比你們更迫切地渴望和平。政府的初衷和所有行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和平。但英國政府拒絕與我們和談,它以邪惡的政策來分裂法國,摧毀了我們的海軍和港口,甚至試圖從歐洲地圖上將法國抹掉。如果歐洲大陸各國永遠處在分崩離析的狀態,英國便能壟斷各國貿易,掠奪各國坐收漁利。為了達到這些罪惡目的,英國耗費金錢,施展各種陰謀詭計。為此我們必須掌握和平,但實現和平需要金錢、槍支彈藥和士兵。政府希望公民們都能踴躍捐獻,為保衛國家出錢出力!希望青年公民能奮勇參軍,為了法國的榮譽,為了人類的神聖利益而拿起武器!”

意大利戰爭後的普遍和平

在上次戰爭中,波拿巴並未入侵荷蘭和瑞士,這次戰爭他則把共和國的全部兵力集中到萊茵河和阿爾卑斯山方面。莫羅擔任萊茵河方面軍指揮,第一執政則親赴意大利指揮作戰。這次輝煌的戰役在共和八年花月16日(1800年5月6日)發動,僅用了四十天就宣告結束。波拿巴之所以這麽快結束戰爭,是因為擔心自己初掌政權不願長時間遠離巴黎。奧軍的梅拉斯元帥率領十三萬作戰部隊占據著整個意大利,而共和軍僅僅四萬人。梅拉斯命他的副帥奧特率三萬人留在熱那亞,自己則帶領其余部隊進攻絮歇將軍的兵團,進入尼斯後,梅拉斯準備渡過瓦爾河進占普羅旺斯。這時波拿巴率領部隊越過聖伯納德山口,直接插到了梅拉斯的背後,並於牧月16日(6月5日)進入米蘭,將奧軍夾在自己部隊和絮歇將軍之間。被切斷戰線的梅拉斯急忙折回尼斯,轉向都靈,將司令部設在亞歷山大裏亞,希望通過戰鬥來恢復己方的聯系。6月9日,拉納將軍在芒泰貝洛獲得了一次光輝的前衛戰的勝利;6月14日,馬倫哥平原上進行了決定意大利命運的戰爭,奧軍在這一天被徹底擊潰。奧軍強渡博爾米達河失敗,被絮歇軍和波拿巴軍鉗制得失去退路,在退出皮埃蒙特、倫巴底、教皇國屬邦的所有駐地之後,奧軍終於在6月15日到達了曼圖亞以北。經過馬倫哥會戰後,法軍完全占領了意大利。

十八天後,波拿巴返回巴黎。他的神速的軍隊活動和所取得的決定性勝利,令人民驚奇贊佩,法國上下舉國歡騰,為即將實現的和平歡欣鼓舞,人們自發地舉辦了一次燈火會來慶祝,並且成群結隊到杜伊勒裏宮來拜望他。第一執政在獲月25日參加了紀念7月14日的慶祝會。軍官們呈獻了從敵人手中奪得的軍旗,波拿巴說:“你們回去後告訴士兵們,說法國人民希望能在共和國成立周年紀念日時宣布和平,在這之前,如果敵人仍舊阻止我們邁向和平,那麽你們就再奪一些軍旗,作為新的戰利品。”實際上,實現和平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在執政初期,第一執政特別注意安定民心,為了減少反對派,他讓那些失勢的黨派進入政府,與那些放棄自己主張的派系和解,並善待他們的首領。在各派追求私利、綱紀松弛的時候,他這樣做是很能奏效的。果月18日放逐的人,除了皮什格魯、維約等幾個保王黨陰謀分子外都被召回;之後又任用了包括波塔利斯、西梅翁、巴爾貝-馬爾布瓦在內的曾經被驅逐的人,這些人反對立憲更甚於反對革命。此外,波拿巴還拉攏了另一類的反對派。依據1800年1月27日的教務專約,旺代叛亂的最後幾個頭領,如翁熱的聖洛本堂司鐸、參加過各次暴亂的伯尼埃、夏提榮、多蒂尚、絮紮內等人,也都獲得了寬宥。最後,布列塔尼的叛亂頭子喬治·卡杜達爾、弗羅泰因拒絕波拿巴的和談而被處死,至此,西部戰事完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