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太,請您出示剃度許可證和尼姑職業資格證書【佛教】(第3/5頁)

“剃度”會在“傳戒”前進行,本身也是一種嚴肅的儀式活動。寺裏會在佛堂或者其他合適地點準備剃刀、水盆等工具,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出家人專門主持儀式,他被稱為“戒師”,另外廟裏的其他僧尼也會來參加儀式。

儀式開始時,大家一起面北而立,戒師先祝頌:

“皇帝萬歲臣統千秋,天下太平法輪常轉。伽藍土地增益威光,護法護人無諸難事。十方施主福慧莊嚴,合道場人身心安樂。師長父母道業趨隆,剃頭沙彌修行無障。三途八難鹹脫苦輪,九有四生俱等覺岸。”

然後眾人一起念佛號,你們這些新出家人一起向戒師唱念: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這時候您要說的是‘我阿穿’,別人也各說自己的名字)今請大德為剃頭受戒阿阇梨。願大德為我作剃頭受戒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剃頭受戒,慈湣故。”

“大德”的意思是“有名望的高僧”,“阿阇梨”是梵文音譯,意思也差不多,“高僧”“導師”之意。上面這段唱念是自願請求戒師為你們剃發,如果是男出家人,也要順便剃胡須。戒師接受了請求,先要敲擊著一種像長柄金屬木魚似的樂器“引磬”,帶領你們走出佛堂外,向北三拜,辭謝君主,再三拜,辭謝父母,以示你們從此與塵世斷絕關系了。

回到佛堂裏,你們要當眾換上僧衣,向戒師合掌跪拜。戒師則手持凈瓶,就是觀音菩薩拿的那種,以手指蘸香湯,往每個受戒者頭頂滴三滴,讓你們“心底清涼、煩惱不侵、除去俗人氣味”。然後挨個給你們削發,先把你們頭頂中心的少許頭發挽成一個小髻,用刀從下往上剃,剃到只剩頂心那個小髻時停手,再把凈瓶拿起來,口念偈語,眾僧應和。

念三遍,和三遍偈語,戒師對你說:“我已為你削除頭發,唯有頂髻猶存,你可最後慎重考慮再下決心。如不能忘身進道,忍苦修行,少發猶存,仍與俗侶相同,放你歸家,尚不為晚。”

這是你的最後一次反悔機會了,如果還不想反悔,你就回答:“決志出家,後無悔退。”

這樣戒師會把你帶到你自己的師父(老尼姑)面前,合掌跪下,並把戒刀交給你師父。你師父拿著刀問:“最後一結謂之周羅,唯師一人乃能斷之。我今為汝除去,汝今許否?”你回答:“可爾。”

你師父手起刀落,你頭上最後一撮毛也被割光啦。你師父這時候會念誦“落發偈”,然後把袈裟披在你身上。你要叩頭行禮才能接受,受完再還給師父,讓師父再給你披一次······這樣還三次披三次,你在師父的幫助下把袈裟穿好,跪拜禮佛,繞行三周,最後禮謝圍觀僧眾、戒師和你師父。這個儀式結束。

您問這就完了嗎,從此您就是一名清麗俊俏的小尼姑了?咦,誰說的,這只是“落發”儀式,讓您當尼姑的“傳戒”儀式還沒開始呢。

暈倒……沒事別煩心,很多時候,“落發”和“傳戒”是連著舉行的,因為別人也都覺得儀式拖太久又煩又累。落發可能是在佛堂裏,而“傳戒”呢,有條件的大寺院都會在露天空地上造一座“戒壇”,專門用來舉行這種隆重的儀式。

戒壇一般要建三層,最下層長寬各二丈九尺八寸,高三尺;中層長寬各二丈三尺,高四尺五寸;上層長寬七尺,高二寸;建築四圍上下還雕飾有獅子、神王等圖紋。佛教裏的傳戒儀式五花八門有很多種,針對的對象和儀式效果也不同,我們只揀主要的說吧。

像您這樣聲稱自己打算剃頭出家住進寺廟裏、青燈禮佛過一生的受戒者,一般會經過兩次傳戒儀式,第一次初壇傳戒叫“沙彌戒”,第二次二壇傳戒叫“比丘戒”(具足戒)。

剛出家的新人,特別是二十歲以下的少男少女們,第一次受戒都是受“沙彌戒”,做尼姑的則稱為“沙彌尼戒”,別稱都是“十戒”。

這個傳戒儀式,也同樣有“戒師”,全寺僧尼眾都要參加圍觀。戒師先開導你們受十戒的意義,然後迎請“十方三寶一切菩薩及護法龍神”,也叫“請聖”。在這些聖神的見證下,你們要先懺悔自己從前的罪過,如實回答戒師的種種問題,如“汝曾於六親男女中行淫否”“汝曾於父有病時舍去不顧否”等,懺悔認罪完了,再唱念“皈依偈”,代表把俗世罪孽拋在身後了。

這時開始正式傳戒,戒師要手持戒尺,以莊重沉緩的聲調,向你們宣說沙彌尼的十戒戒相。

“善女子(男子),汝既舍邪歸正,戒已周圓,若欲識相護持,應受十戒:盡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

“盡形壽”是“直到這一世死前”的意思,戒師問一句“能持否”,你就得答一句“能持”或者“依教奉行”。下面還有九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