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櫛篦去除頭垢虱蚤,不但環保省水還能夠占蔔運勢呢!【洗頭】(第3/3頁)

家境再稍好點的人,會用淘米水或發酵米湯來洗頭發。這也是一個很古老的方子了,先秦的《禮記》裏就提到用淘黍米湯洗發,用淘粟米湯來洗臉。晉人注《左傳》裏的“遺之潘沐”這一句時,明確指出“潘,米汁,可以沐頭”。至於微微發酵變酸的米湯,那時候叫作“漿水”或“泔汁”,也是經常用來洗頭的東西。上文提到的《肘後備急方》裏,給了幾個“治脫生發秘方”,其中有兩個是需要用發酵米湯來加工的。

療人須鬢禿落,不生長方:麻子仁三升、秦椒二合,置泔汁中一宿,去滓。日一沐,一月長二尺也。(每天用這種藥洗發一次,一個月頭發可以長二尺。)

又方:麻子仁三升、白桐葉一把,米泔煮五六沸,去滓。以洗之,數之則長。

再一個普通大眾能用得起的洗發液,是皂角樹結出的果實“皂莢”。比較講究的用法是把皂莢的皮和子都剝掉,只取莢肉曬幹,然後用熱水泡煮,做成專門的“皂莢湯”,用來洗手、沐浴、洗衣物等,當然也可以洗頭發。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裏,有一個“沐頭湯”的方子,是用來治療“頭生白屑瘙癢不堪”的:

大麻子、秦椒各三升、皂莢屑半升,上三味熟研,納泔中一宿,漬去滓,木篦攪百遍,取乃用沐頭發際,更別作皂莢湯濯之。

皂角樹是一種分布地域非常廣泛,壽命也很長的樹木,北方尤其多見。不過如果您穿越過去的居所附近沒有這種樹,也不用著急,因為最晚到南北朝的時候,“皂莢”就跟掃帚簸箕一樣已經是家常日用品到處有售的了,價錢也不會太貴,還是容易買到的。當然還是那句話,再便宜也要花錢,節儉過日子的一般百姓能省點兒就省點兒,能不洗就不洗,只要沒臟出病來,就不會鼓勵您費水費柴費人力地成天洗這洗那。

說了這麽多,剛把“洗頭發”這事講得差不多清楚了,下面您還有一項更大的工程呢——浴身洗澡。

本篇主要參考資料&深度了解推薦:

孟暉.貴妃的紅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注18:摘自《篦子與虱子》,李星濤,2012年5月27日《羊城晚報》B6版。

注19:原文載於(南朝梁)殷蕓《小說》:晉明帝為太子時,聞元帝沐,上啟雲:“臣紹言,伏蒙吉日沐頭,老壽多宜,謹拜表賀。”答雲:“春正月沐頭,至今大垢臭,故力沐耳!得啟,知汝孝愛,當如今言,父子享祿長生也。”又啟雲:“伏聞沐久,想勞極,不審尊體何如?”答雲:“去垢甚佳,身不極勞也。”

注20:見唐傳奇《任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