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都有那麽幾天特殊日子,怎麽辦呢?用來制藥?【婦女衛生】

親愛的唐穿團客人,領略過綠色環保的古代廁所以後,您的嘔吐止住了沒有?惡心症狀減輕了嗎?穿越欲望降低了嗎?希望您的神經夠堅強,因為考慮到穿越團的安全和諧,我們必須提醒您注意的類似事項遠不止“廁所”這一處。

上次談唐朝人的如廁問題,主要是從男性的視角來說的,因為他們活動範圍大,遇到內急時的狀況可能比較復雜。相比之下,婦女的大部分活動是在自己家裏進行,解決個人問題的地點和方式簡單固定些。不過這也不一定,因為女性在隱私方面的麻煩更多,比如每個月都有的那幾天吧……

那幾天在古代叫“月事”“月經”“月信”“入月”“天癸”,還有種種隱晦避諱的說法就不細講了。美女您穿越到唐朝,一覺醒來,發覺內衣上一片血紅,第一反應是什麽?開了櫃子找衛生巾?

算了吧,別費這力氣了。唐朝全國大部分地區連棉花都沒種植,上哪裏去找棉絮給您做衛生巾?這玩意兒現代女性都習以為常,覺得天經地義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但其實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歐美國家的發明物。穿越回中國古代社會的妹子們就別惦記它了。如果您打算穿越回去“發明”衛生巾,也請選擇穿越宋朝以後,才能找到制作材料,謝謝。 

那麽當您流著血在唐朝的床上醒來以後,該怎麽辦呢?請輕聲呼叫身邊的婢女,或者親近的女性家人,問她們“月布”在哪裏。 

顧名思義,“月布”就是放置在下衣和身體之間、專門用來吸收經血的布塊,一般是用舊衣物、帳被等改制成的。什麽?您說一塊布能吸收多少,會很快洇濕漏出?那就一次多墊幾層唄。多墊幾層也堅持不了多久?那就隔一陣子換一次新的嘛。您說換得這麽頻繁太麻煩太不方便了?那這幾天就盡量別出門,老實待在家裏甚至臥室裏吧。跟家人說“不舒服”“病了”,基本上都能理解是怎麽回事。 

您認為用這麽多“月布”很浪費很昂貴?又想岔了吧?您以為這是一次性衛生巾,換下來直接扔?別做夢了,絕大多數婦女包括後宮妃嬪在內,“月布”都是用完清洗晾幹、循環使用的,區別只在於貴族婦女的沾血月布由她們的奴婢去洗,而平民婦女只能自己動手洗而已。

“月布”是最簡單低級的用品,要問它是哪個朝代開始有的,大概早在有“哎呀衣服破得沒法縫補了怎麽辦”這一情況出現時,一些聰明的婦女就想到把破衣服剪開用來處理自己身體不便了。再往後發展進化,又出現了“月經帶”這種更高級一些的用具,並且一直持續使用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才被大規模推廣開的一次性衛生巾取代。就是現在,一些邊遠地區的年齡較大的婦女,很可能仍然在使用它呢。 

“月經帶”的基本形制是:用厚布縫成一個長條形的前開口袋子,大小形狀基本跟現代的長衛生巾差不多。袋子四角再縫上幾條繩帶,用來將布袋綁系在胯下。

 不過,這些還不是全部,在實際應用之前還需要再添加些別的。您起床發現自己流血了,從床墊下或櫃子裏找出月經帶,別忙著往身上系,揣在懷裏悄沒聲地先去廚房——對,廚房——不是去偷吃或者往鍋裏投奇怪東西啦,別想歪——您走到那台大灶前,彎腰從灶洞裏掏一把灰出來。當時所有家庭裏做飯燒水都是用柴草的,所以灶裏的草木灰炭塊非常豐富,也很容易弄到。 

躲著點人,把月經帶拿出來,從前面開的小口子裏裝灰進去,盡量多裝些而且要均勻地鋪開,鋪一厚層。這些灰粉就是月經帶裏的吸血主力了,經過高溫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細菌病毒傳染,純天然材質、不含任何人工添加的會對皮膚構成敏感、損害的成分,什麽殺菌劑、防腐劑、酸化防止劑、人造香料、人造色素、油脂和表面活性劑統統都沒有哦! 

灶灰的堅持時間也比幾層舊布持久得多,而且是“拋棄式”的,過半天一天解下來,把吸飽血的灰塊倒出扔掉,再抓幾把新灰裝進去繼續用,又能撐一天半天,這樣就降低了婦女們清洗月布的勞動量。宋朝以後隨著棉花的大面積種植推廣,有條件的人家也用舊棉絮代替草木灰,但外面那層“月經帶”模樣變化不大,倒是有巧手女子給它內外繡彩鑲滾、富裝麗飾,跟春宮、睡鞋什麽的一起成為“閨中秘寶”。 

當然了,“月經帶”和“月布”也有非常多隱諱代指詞,其中在明清之際比較流行的一個隱語是叫“陳媽媽”或“陳姥姥”。為什麽姓“陳”?因為都是用“陳舊”的布頭布料制作的,“媽媽”則是“抹抹”的轉音,後來又轉借為“姥姥”。至於現在流行的隱語“大姨媽”是不是也從此發展而來,就不能確定了。[注17]